-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足(bǎi zú)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努力不懈,坚持不断。
不醒(bù xǐng)的意思:指人迷迷糊糊、不清醒的状态。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从横(cóng héng)的意思:指人行为不正,不守规矩,横行霸道。
东方(dōng fāng)的意思:指东方地区,也指东方文化。
斗争(dòu zhēng)的意思: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激烈争斗或竞争。
和鸣(hé míng)的意思:和谐共处,和睦相处。
戢戢(jí jí)的意思:形容人的神情严肃,不敢有丝毫轻慢。
老夫(lǎo fū)的意思:指年纪大的男性,多用于自称或自嘲。
蝼蛄(lóu gū)的意思:指小人物、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然如(rán rú)的意思:表示事物的自然状态或情况如同所描述的一样。
日色(rì sè)的意思:指太阳的颜色,比喻光明和美好。
蚊蚋(wén ruì)的意思:指微小、琐碎的事物。
无声(wú shē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发出声音。
虾蟆(há má)的意思:指人的外貌丑陋、不入流。
相和(xiāng hè)的意思:相互协调一致,和谐相处。
隐然(yǐn rán)的意思:暗中显露出来,不显而易见。
着人(zhe rén)的意思:指某种情况或行为使人感到困扰、尴尬或不安。
百足之虫(bǎi zú zhī chóng)的意思:比喻坚强顽强的精神力量。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时太初的《蚊》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夜景象。首句“群蛇戢戢方斗争”,形象地写出夏夜蛇类活动频繁,互相争斗的画面,暗示了环境的不安宁。接着,“虾蟆蝼蛄相和鸣”则以蛙与蝼蛄的叫声反衬出寂静,形成对比。
“百足之虫行无声,毒气着人昏不醒”两句,运用比喻,将毒虫比喻为“百足之虫”,强调其悄无声息的威胁,一旦被其毒气侵袭,人会昏昏沉沉,难以察觉。接下来,“蚊蚋虽微亦从横”进一步点题,指出即使是微小的蚊蚋也敢于肆虐,它们的嗡鸣声“隐然如雷”,令人感到惊扰。
最后两句“东方日色苦未明,老夫闭门不敢行”,揭示了诗人对深夜蚊虫骚扰的无奈,他因害怕蚊虫而选择在黎明前不愿出门,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夏日夜晚蚊虫带来的困扰,寓言般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深刻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往年寄子平
往年记得归在京,日日访子来西城。
虽然对坐两寂寞,亦有大笑时相轰。
顾子心力苦未老,犹弄故态如狂生。
书窗画壁恣掀倒,脱帽褫带随纵横。
喧呶歌诗嘂文字,荡突不管邻人惊。
更呼老卒立台下,使抱短箫吹月明。
清欢居此仅数月,夜夜放去常三更。
别来七年在乡里,已忝三度移双旌。
今兹惛惛意思倦,加以跕跕疾病婴。
每思此乐一绝后,更不逢人如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