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巫山十二峰·其七净坛峰》
《巫山十二峰·其七净坛峰》全文
明 / 陈是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榜子滩头竹枝,竹枝偏向石坛披。

朝元礼斗家事,说与巴童知不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巴童(bā tóng)的意思:指小孩子的样子或行为像成人一样,成熟、稳重。

榜子(bǎng zǐ)的意思:指写有名字或事项的木板。

家事(jiā shì)的意思:指家庭中的琐碎事务。

礼斗(lǐ dòu)的意思:礼节上的争斗或争夺。

偏向(piān xiàng)的意思:倾向于某一方面,不公正地偏袒某一方。

石坛(shí tán)的意思:指坚固不动的石坛,比喻坚定不移、稳如磐石。

滩头(tān tóu)的意思:滩头是指河滩或海滩的前端。在成语中,滩头常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起点或是某个事情的开端。

仙家(xiān jiā)的意思:指仙人的家族或仙界的居住地。也用来形容人们生活得非常优雅、高尚,或者形容某个地方环境优美、令人向往。

竹枝(zhú zhī)的意思:指某人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坚强的品质和乐观的态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巫山十二峰之一的净坛峰的景象,通过榜子滩头的竹枝歌声和石坛披挂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榜子滩头唱竹枝",以民间音乐的元素开始,仿佛在召唤着古老的传说与故事。"竹枝偏向石坛披",竹枝似乎有意地向石坛倾斜,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让人联想到自然与神灵之间的某种联系。

接下来的"朝元礼斗仙家事",点明了这里可能与道教仪式有关,暗示着净坛峰上曾经举行过神圣的祭祀活动,充满了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说与巴童知不知",则以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当地居民是否了解这些神秘事件的疑问,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上隐藏故事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细节,展现了净坛峰独特的魅力,以及它在人们心中所承载的文化与宗教意义。

作者介绍

陈是集
朝代:明

陈是集,字虚斯(一作期),号筠似,别号双峰居士,晚曰忍辱道人。琼山(今属海南)人,一作文昌(今属海南)人。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举人,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进士。九年(一六三六)授中书舍人,出使蜀粤诸王。既复命,被人嫁祸而入狱,会赦得免。明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郡邑多事,遁居乡里。清兵占琼,绝粒而亡。著有《南溟诗集》、《中秘稿》。
猜你喜欢

神功盛德诗·其四猗欤

猗欤道真,厥心希微。

我则道之,万物纷错,我摄之以无为。

股肱良矣,心膂则奇。荡荡妙用,民莫之知。

既绥寰中,亦静四夷。承休垂裕,维君维师。

雍雍和声,召彼协气。散为丰年,凝为嘉瑞。

三脊之茅,四海之美,惟帝王是致。

岩岩太山,升于天中。鸾舆戾止,玉检金封。

汾脽千里,亲飞六龙。上下昭报,神明以通。

在昔图书,出于河洛。有龙有龟,前圣之作。

惟天无亲,德侔斯格。我躬受之,宝符神筴。

(0)

路出祝融背仰见上封寺遂登绝顶

我寻西园路,径上上封寺。

竹舆不留行,及此秋容霁。

磴危霜叶滑,林空山果坠。

崇兰供清芬,深壑递幽吹。

不知山益高,但觉冷侵袂。

路回屹阴崖,突兀耸苍翠。

故应祝融尊,群峰拱而侍。

金碧虽在眼,勇往讵容憩。

绝顶极遐观,脚力聊一试。

昔游冰雪中,未尽登临意。

兹来天宇肃,举目净纤翳。

远迩无遁形,高低同一视。

永惟元化功,清浊分万类。

运行有机缄,浩荡见根柢。

此理复何穷,临风但三喟。

(0)

和石通判酌白鹤泉

谈天终日口澜翻,来乞清甘醒舌根。

满座松声闻金石,微澜鹤影漾瑶琨。

淡中知味谁三咽,妙处相期岂一樽。

有本自应来不竭,滥觞端可验龙门。

(0)

是日二使者出游晚凉有作

疏风细雨随华节,西浦东山总胜游。

拙守亦忻凉意好,挑灯清坐读春秋。

(0)

昨过漕台庭前荼蘼盛开已而詹体仁海棠和章及此因用前韵赋两章·其一

玉立春深雪不如,生香透骨雪应无。

莫遣飘零杂尘土,芬芳留入碧琳腴。

(0)

沁园春.代人上吴履斋集贤寿

绿野归来,筇杖角巾,岂不快哉。

有清泉白石,东西岩岫,翠阴红影,高下楼台。

况是蕤宾,槐庭暑薄,照眼葵榴次第开。

轻熏里,剪香蒲为寿,一笑传杯。栽培。多少英材。

更霖雨、看看遍九垓。

算支撑厦屋,正资梁栋,调和钧鼎,须用盐梅。

旒冕兴思,搢绅颙望,应有天边丹诏催。

依还是,为苍生一起,重位元台。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