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花明》
《夏花明》全文
唐 / 韦应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夏条绿已密,朱萼明鲜

炎炎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àhuāmíng
táng / wéiyìng

xiàtiáo绿zhūèzhuìmíngxiān
yányánzhèngzhuózhuóhuǒrán

fānfēngshìluànzhàoshuǐchéngyán
guīshìchuāngjiānyínghuángmǎnyǎnqiá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归视(guī shì)的意思:指回想过去的事情,回顾往事。

满眼(mǎn yǎn)的意思:形容充满眼前,无法避免或忽视。

明鲜(míng xiān)的意思:形容事物鲜明明亮,清晰可辨。

夏条(xià tiáo)的意思:指夏天的时候,人们穿着单薄的衣服,条状的衣物,多用于形容夏季的炎热。

眼前(yǎn qián)的意思:指眼前所见的事物或情况。

炎炎(yán yán)的意思:形容火势猛烈、炎热。也用来形容热闹、热烈的场面。

炎日(yán rì)的意思:非常炎热的太阳

荧煌(yíng huáng)的意思:形容光亮明亮耀眼。

正午(zhèng wǔ)的意思:指太阳正好在中午时分的时候,也用来形容时间过了一半,已经到了中途。

朱萼(zhū è)的意思:形容花朵鲜艳美丽。

灼灼(zhuó zhuó)的意思:形容光亮明晃晃的样子,也用来形容热情洋溢、生机勃勃的景象。

灼火(zhuó huǒ)的意思:形容火势旺盛、燃烧得很旺的样子。

翻译
夏天树木的枝条十分浓密绿意盎然,朱红的花朵点缀在上面显得明亮鲜美。
正当中午,炎炎烈日当空,花朵灼灼,像火燃烧一样。
一阵风吹来,花叶都翻卷凌乱,映照在水面上,十分鲜妍。
我归来看见窗子上的字,(因为被花的艳光晃花了眼睛)眼前一片闪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景象,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夏季花卉的繁盛与自然界的活力。"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两句,通过对树木叶子的描述和对红色花朵的点染,传达出夏天植被茂密、生机勃勃的情景。"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则形象地描绘了烈日当空、热气腾腾的夏日景象。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一句中,“翻风”指的是微风吹拂,带来一种自然而然的不羁与自由;“照水复成妍”则表现了阳光反射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景致。整体上,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界中风和水相互作用的描写,增添了一份动态之美。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这最后一段落,诗人通过“归视”表达了回首望去的意境,"窗间字"可能暗指书房内的读书生活,而"荧煌满眼前"则是对整个夏日美景的一种总结和赞叹,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充满意象,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夏季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美,也透露出诗人的个性与情怀。

作者介绍
韦应物

韦应物
朝代:唐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生辰:737~792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送薛耽先辈归谒汉南

云绕千峰驿路长,谢家联句待檀郎。

手持碧落新攀桂,月在东轩旧选床。

几日旌幢延骏马,到时冰玉动华堂。

孔门多少风流处,不遣颜回识醉乡。

(0)

西峰即事献沈大夫

松竹闲游道路身,衣襟落尽往来尘。

山连谢宅馀霞在,水映琴溪旧浪春。

拂榻从容今有地,酬恩寂寞久无人。

安知不及屠沽者,曾对青萍泪满巾。

(0)

江边

终日劳车马,江边款竹扉。

残花春浪阔,小酒故人稀。

戍鼓客帆远,津云夕照微。

何由兄与弟,俱及暮春归。

(0)

淮南丞相坐赠歌者虞姹

绮筵无处避梁尘,虞姹清歌日日新。

来值渚亭花欲尽,一声留得满城春。

(0)

攻玉赋附卞生追怨之歌

昔之玉在石,石在山,山有玉兮隐其间。

今则石为错,玉为环,环亦献兮君解颜。

遂与生刍为比,与郤桂同攀。

岂辛勤于道路,徒抱泣于荆蛮。

(0)

寄刘方平大谷田家

故山闻独往,樵路忆相从。

冰结泉声绝,霜清野翠浓。

篱边颍阳道,竹外少姨峰。

日夕田家务,寒烟隔几重。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