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示 表 弟 沈 见 可 宋 /赵 蕃 裴 公 台 上 送 入 日 ,道 乡 台 上 看 出 云 。穷 居 逼 仄 不 屡 到 ,拄 杖 容 与 能 平 分 。江 湖 鹤 发 叹 老 我 ,道 路 茧 足 嗟 夫 君 。画 手 政 自 难 隃 度 ,诗 里 还 嫌 异 所 闻 。归 来 客 去 雨 亦 作 ,此 故 未 易 轻 谈 云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道路(dào lù)的意思:指人生的道路、行进的方向,也可指事物的发展趋势。
公台(gōng tái)的意思:指人们公开谈论、批评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言论或行动。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鹤发(hè fà)的意思:指年老而头发依然黑白相间,像白鹤的羽毛一样。
画手(huà shǒu)的意思:指画画的人,特指技艺高超的画家。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嗟夫(jiē fū)的意思:表示感慨、叹息之意,常用于表达对现实境况的无奈和悲叹。
看出(kàn chū)的意思:通过观察、辨别等方式,察觉到事物的真相或隐藏的特点。
来客(lái kè)的意思:指来访的客人。
老我(lǎo wǒ)的意思:自私、自利,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
平分(píng fēn)的意思:平均分配,使各方面均衡。
穷居(qióng jū)的意思:指生活贫困,居住条件差。
容与(róng yǔ)的意思:容忍和宽恕。
所闻(suǒ wén)的意思: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
未易(wèi yì)的意思:指事物未经改变或未经易变,保持原状。
异所(yì suǒ)的意思:不同的地方或环境。
与能(yǔ néng)的意思:与能表示与某人相比,能力相当或者不相上下。
拄杖(zhǔ zhàng)的意思:用手杖支撑身体行走
- 注释
- 裴公台:古代地名,可能指裴氏家族的官邸或观景台。
入日:日出。
道乡台:又一个古代地名,可能也是观景台。
看出云:远眺云海。
穷居:偏远的住所。
拄杖:持杖而行。
容与:悠闲自得。
江湖鹤发:形容年老。
茧足:形容长途跋涉后的疲惫。
画手:擅长绘画的人。
隃度:描绘、传达。
异所闻:不同寻常的体验或见闻。
- 翻译
- 在裴公台上迎接日出,从道乡台上远望云烟。
居住偏远,难以常来,手杖相伴,也能分享这景色。
感叹自己如江湖中的白发老人,看着你长途跋涉的艰辛。
你的画艺高超,却难以描绘这景象,我的诗中也难言其妙。
客人离去时,雨也开始飘落,这样的经历不易轻易述说。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赠予表弟沈见可的作品,通过裴公台和道乡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沈见可长途跋涉的关心。"裴公台上送入日"描绘了裴公台上日出的壮观景象,暗示了岁月如流;"道乡台上看出云"则写出沈见可登高远望的场景,暗含旅途艰辛。
"穷居偪仄不屡到"表达了诗人因生活困顿而不能常来往,但即使如此,他仍珍视与沈见可的友情,"拄杖容与能平分"体现了这份深厚的兄弟情谊。"江湖鹤发叹老我"流露出诗人对自己白发苍苍的感叹,"道路茧足嗟夫君"则对沈见可的辛劳表示同情。
"画手政自难隃度,诗里还嫌异所闻"赞美了沈见可的艺术才华,但也表达了对沈见可所处环境与自己不同的惋惜。最后,"归来客去雨亦作,此故未易轻谈云"以雨中送别,寓意离别之感,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易轻易言说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与表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病中言怀呈韩给事
潦倒淮山客,金台五见秋。
退飞嗟宋鹢,畏暑甚吴牛。
问疾怜摩诘,分曹类子猷。
自惭无补报,只合隐林丘。
松风轩晚望
远山亚归云,近山留夕照。
澄江横净练,怒风收众窍。
东南佳山水,此地宅其要。
连甍三万家,金璧互辉耀。
閒房列歌舞,杰观富登眺。
物理会有极,却虑成悲啸。
我家三茅峰,一室倚青峭。
下有荆溪水,水深鱼可钓。
归欤有成计,静坐观众妙。
功名付公等,连茹祇明诏。
他年问无恙,短策寄岭峤。
浩歌畅幽怀,狂斐君勿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