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杨梅》
《杨梅》全文
宋 / 余萼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摘来鹤顶珠犹湿,点出龙睛泪未乾。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支不到长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顶珠(dǐng zhū)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技艺非常高超。

鹤顶(hè dǐng)的意思:指头顶上长有白发,像白鹤的头顶一样。

荔支(lì zhī)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表面看似光鲜亮丽,实际上却空洞无物、不可靠。

龙睛(lóng jīng)的意思:形容眼神炯炯有神,有着锐利的目光。

若使(ruò shǐ)的意思:如果,假如

太真(tài zhēn)的意思:太过于真实或真诚,常常指过于天真无邪或过于直率无伪。

真知(zhēn zhī)的意思:真正的知识或智慧。

支应(zhī yìng)的意思:指应付、应对,多用于指临时应付或应对突发情况。

注释
摘:采摘。
犹:仍然。
湿:湿润。
点:轻轻触碰。
龙睛:龙的眼睛。
泪:露珠。
乾:干。
太真:杨贵妃的别称。
此味:这种美味。
荔支:荔枝。
到:送达。
长安:唐朝都城,这里指代皇宫。
翻译
刚刚摘下的荔枝顶部还沾着露珠,轻轻一点就像龙的眼睛里含着未干的泪水。
如果杨贵妃知道这荔枝的鲜美滋味,荔枝就不会被送到长安城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细腻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首句“摘来鹤顶珠犹湿”中的“鹤顶珠”,通常指的是杨梅,因其形似而得名。在这里,它不仅是果实的名字,更蕴含着诗人对这种小巧美丽之物的喜爱。而“犹湿”二字,则传递出一种新鲜、生动的感觉,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颗刚摘下来的杨梅上的水珠还未干涸。

第二句“点出龙睛泪未乾”,则通过“龙睛”比喻最美丽的珍珠,以此形容杨梅中的果汁。这里的“泪”字,既是对果汁的生动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对于这种清甜滋味的珍视和留恋。而“未乾”则强调了这份美好尚未消逝,是那么地令人难以忘怀。

第三句“若使太真知此味”,引出了唐代著名道士李白,意指如果连那位在诗歌中常与仙境和奇幻世界交织的诗人,也能体验到这份美妙,那么他也会为之所动。这里,“太真”即是李白的字,它在此处代表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象,增添了诗句的意境深度。

最后一句“荔支应不到长安”,则是一种假设和想象。如果连杨梅这种小巧美味都能让人如此沉醉,那么那些更为繁华奢侈的美食(以荔枝代表),也就不必去追求了,因为它们相比之下,可能就失去了吸引力。这里的“长安”是唐代的首都,即今天的西安,是当时文化和物质财富汇聚的地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梅的细腻描写和联想,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简单美好事物的喜爱,以及对过度奢侈生活的淡然态度。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本真价值的认知。

作者介绍

余萼舒
朝代:宋

余萼舒,德兴(今属江西)人。芑舒弟,兄弟以理学齐名。授集庆学录。有《武陵遗稿》,已佚。事见《江西诗徵》卷二○。
猜你喜欢

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其十三

炎光缺风雅,宗霸拯时伦。

龙德待云雾,令图方再晨。

岁远荒城思,霜华宿草陈。

英威遽如是,徘徊歧路人。

(0)

杨叛儿

桃花初发红,芳草尚抽绿。

南音多有会,偏重叛儿曲。

(0)

梁鞞舞歌.明之君六首·其三

礼缉民用扰。乐谐风自移。舜琴终已绝。

尧衣今复垂。象天则地体无为。

(0)

百一诗·其二十二

山风寒折骨,目面尽生疮。

(0)

忆秦娥·其十美人十忆

淩波窄。真珠绰约猩红色。猩红色。

香尘行过,寻他踪迹。灯前晚浴如霜白。

双尖只合舒郎侧。舒郎侧。鞋跟褪了,欲兜无力。

(0)

课儿联·其九七七

水国三更笛;山城二月花。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