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马 融 宋 /徐 钧 士 迫 饥 寒 已 变 初 ,权 门 宁 免 曳 长 裾 。帐 纱 所 学 明 何 事 ,却 陷 忠 良 草 奏 书 。
- 翻译
- 身处困厄的士人已经改变初衷
权贵之家怎能避免拉拢他人
- 注释
- 士迫:士人处于贫困饥饿之中。
饥寒:饥饿和寒冷。
已变初:已经改变了最初的志向或立场。
权门:有权有势的家庭或人物。
宁免:怎能避免。
曳长裾:拉拢他人以求得利益,像古代官员拖着长长的衣摆。
帐纱:比喻权谋或欺诈手段。
所学:所学的知识或技能。
明何事:明白什么事,此处指用于不正当目的。
陷:使陷入。
忠良:忠诚正直的人。
草奏书:起草文书,可能是指伪造或歪曲事实的奏章。
-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社会阶层的不公和知识分子的困境。首句"士迫饥寒已变初"描绘了读书人因生活贫困而被迫改变初衷的无奈,暗示了他们原本可能有高尚的理想或志向,但现实迫使他们不得不妥协。"权门宁免曳长裾"进一步揭示了权贵阶层对普通士人的压制,即使想要保持尊严,也可能不得不在权贵面前低眉顺眼。
"帐纱所学明何事"暗指读书人所学的知识未能得到应有的施展,反而被用来撰写迎合权贵的文书,这与他们的初衷背道而驰,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分子被利用的悲哀和讽刺。最后一句"却陷忠良草奏书"直接点出,忠诚正直的人也被卷入这场权谋之中,为权贵的利益书写不公的奏章,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揭露。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马融这一人物,寓言性地揭示了宋代士人在权贵压迫下的无奈和道德沦丧,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社会批判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