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秋春山作·其七》
《初秋春山作·其七》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未晴知有月,空外已光流。

忽尔风起,吹来满石楼

尊先开白露,琴待响高秋

衣薄惊寒射,林塘不可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露(bái lù)的意思:指秋季时节,露水开始凝结成白色霜。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风起(fēng qǐ)的意思:指风开始刮起来,也比喻事情开始发生或情况开始变化。

高秋(gāo qiū)的意思:指秋天的季节非常美好,天空高远而明朗,气候宜人。

忽尔(hū ěr)的意思:突然、瞬间

开白(kāi bái)的意思:指事情刚开始,尚未发展到深入阶段。

空外(kōng wài)的意思:指在天空之外,形容极远的地方或未知的领域。

林塘(lín táng)的意思:林塘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人多拥挤、拥挤不堪的状态。

石楼(shí lóu)的意思:指坚固耐用的建筑物或防御设施。

天风(tiān fē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无私的风气和作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春山之中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未晴知有月”,巧妙地运用了反衬手法,通过未见晴朗却已感知到月光的存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空外已光流”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月光洒满空旷之地的景象,仿佛整个空间都被柔和的月色所覆盖,充满了宁静与和谐。

“忽尔天风起,吹来满石楼”,描绘了一阵突如其来的微风吹过,将月光带入石楼之中,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富有动态感。这种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活力。

下半部分转而描写诗人自身的情感与感受。“尊先开白露”,可能是指在月光下,酒杯中泛起了白露般的光泽,既是对月光的细腻描绘,也是对饮酒赏月这一雅致生活的赞美。接下来,“琴待响高秋”一句,表达了诗人期待在秋高气爽之时,弹奏一曲,以琴声寄托情感,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愿望。

“衣薄惊寒射,林塘不可留”,则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随着夜深气温下降,薄衣之下感到寒意,诗人意识到夜晚不宜久留于户外,但这份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与不舍,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秋之夜的静谧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深刻感悟,是一幅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优美画卷。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王岩潭公子谒选得高淳训拟与余结驷而南迁延都下月余而竟不可待也诗以送之

王氏琅玕世共贤,谁如公子独翩翩。

轻舟几破长风浪,绝调难酬白雪篇。

未许汉庭摧五鹿,且从淳水起三鳣。

依依空有南征愿,安得扬镳共祖鞭。

(0)

送杜大行使河南

绯袍绿鬓映朝行,袖捧天书下玉堂。

入洛重看枚叔简,还家不数买臣章。

星槎醉泛梁园月,昼锦浓薰御苑香。

同学少年争接席,肯云裘马有辉光。

(0)

送陈文溪比部出守处州

几年偃蹇白云曹,一日联翩皂盖高。

方国旧推东越长,天池新徙北溟毛。

诗成丽水波增媚,剑入龙泉气并豪。

何限春光随露冕,风尘可复忆同袍。

(0)

送寮长陈象川守重庆兼怀郡中旧游

汉廷仙尉赋西征,叠鼓鸣钲出上京。

丹笔几年明法署,朱轓千骑拥专城。

娥眉月入清溪满,巫峡春回锦浪生。

长记郡斋投辖处,送君吟望不胜情。

(0)

送陈豫庵之济宁州·其二

三载长安共素襟,连床风雨几宵深。

狂来漫击高生筑,舌在宁论季子金。

尺檄忽催游子驾,绨袍欲折故人心。

金山卢水遥相望,犹有飞鸿早暮音。

(0)

欧祯伯廷尉迁南屯田·其二

青霄老去快高抟,词客争弹白下冠。

新佩陆离看自好,旧游一别合应难。

两都藻丽雄篇富,六代风流醉眼宽。

倘念向时罗雀署,诗成频问北来翰。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