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大雁的观察与思考,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细腻感受和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关怀。
首句“徘徊欲下犹嫌冻”,生动地展现了大雁在寒冷季节里犹豫不决、徘徊不定的姿态,它们似乎在权衡是否要降落休息,但又因环境过于严寒而有所顾忌。这句诗通过大雁的行为,巧妙地传达出冬季的寒冷与大自然的严酷。
次句“来往无端总识春”,则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大雁的智慧与敏锐。即便是在没有明显迹象的季节变换中,大雁也能准确感知到春天的到来。这里不仅赞美了大雁的本能与适应能力,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界规律的敬畏与赞叹。
接下来的“试听嗷然惟益戚”,通过模拟大雁的哀鸣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戚之情。大雁的哀鸣不仅仅是对自身处境的悲叹,更可能包含了对远方亲人或同伴的思念,以及对即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的担忧。这一句通过拟声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哀怨的叫声,感受到诗人的深深忧虑。
最后一句“江乡眷彼被灾民”,将诗人的思绪从自然界的观察转向了对人类社会的关注。这里的“眷”字,表达了诗人对受灾百姓的深切关怀与同情。他通过想象大雁或许也在为江乡的灾民担忧,寄托了自己对苦难中人民的同情与关切之情。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大雁的行为与情感,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林士衡所画揭学士方壶歌图并寄葛原哲经历
方壶之山东海上,鱼龙出没风涛壮。
贝阙珠宫亦渺茫,白云黄鹤空惆怅。
上清道士方方壶,笔底江山开画图。
方丈蓬莱紫翠合,南宫北苑丹青俱。
山中龙虎丹庭熟,白发萧萧映秋竹。
仙家岁月谁与期,人世兵戈自相促。
林生笔力回万牛,倚棹幔亭风雨秋。
十年却忆壶中隐,万里长怀天上游。
新图萧瑟松树老,我思美人隔烟岛。
谪仙何处驾长鲸,杜甫空歌拾瑶草。
秋山木落山正空,客行已逐南飞鸿。
明年把钓三山去,更向丹丘问葛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