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花:比喻短暂的事物或幻象。
雾:比喻模糊不清或难以捉摸的事物。
夜半:半夜时分,形容时间的不确定。
天明:天刚亮,表示时间的转换。
春梦:比喻美好的但短暂的经历或想象。
朝云:早晨的云彩,常用来象征变化无常的事物。
觅处:寻找、寻找的地方,这里指寻找消失的事物。
- 翻译
- 这不是真实的花,也不是真实的雾,它们在半夜出现,天亮时消失。
来的时候就像春天的梦境,持续了多久呢?离去时就像早晨的云彩,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花非花,雾非雾"一句,以花和雾作为比喻,描绘出一种朦胧、不真实的情感状态,既有美好之意,又含糊其事。
"夜半来,天明去"则更进一步表达了这种情感的短暂和无常,仿佛梦境一般。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于情感到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它离开时留下的空虚感受。
接着的"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来如春梦"将情感的到来比作春夜的梦境,美好而又短暂;"去似朝云"则用早晨即逝的云朵来形容情感的离去,无从追寻。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复,营造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情感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中美好而又易逝的事物的无奈和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修行颂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
教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若学顿教法,愚人不可悉。
说即须万般,合离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惠日。
邪来因烦恼,正来烦恼除。
邪正悉不用,清净至无馀。
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
净性在妄中,但正除三障。
世间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
觅道不见道,到头还自恼。
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无罪,我非自有罪。
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
若欲化愚人,是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有菩提现。
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
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
邪见是世间,正见出世间。
邪正悉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但是顿教,亦名为大乘。
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修行颂》【唐·慧能】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教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若学顿教法,愚人不可悉。说即须万般,合离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惠日。邪来因烦恼,正来烦恼除。邪正悉不用,清净至无馀。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净性在妄中,但正除三障。世间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觅道不见道,到头还自恼。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无罪,我非自有罪。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若欲化愚人,是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有菩提现。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邪见是世间,正见出世间。邪正悉打却,菩提性宛然。此但是顿教,亦名为大乘。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7c6691b2dc08980.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