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对月》由明代诗人顾存仁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明月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思绪。
首句“清光此夕为谁秋”,以“清光”开篇,点明了月色的明亮与纯净,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引出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这里的“秋”字不仅指季节,也暗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伤与寂寞。
次句“关月能禁故国愁”,将“关月”与“故国愁”相连,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在远离故乡的异乡,月光仿佛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诗人无法抑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关月”既指实际的关隘之月,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第三句“何处笛声吹不断”,以笛声的悠扬与持续,营造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哀愁氛围。笛声似乎成为了诗人情感的载体,无论身处何地,都无法割舍那份对故乡的怀念与对过去的追忆。这句诗通过声音的描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最后一句“卧看北斗挂城楼”,以静态的画面结束全诗,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象。诗人躺在床上,仰望夜空中的北斗星,它静静地挂在城楼之上,既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北斗星的稳定与永恒,与诗人内心的波动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稳定与不变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笛声、北斗星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与哲思感悟,展现了诗人面对离愁别绪时的复杂心境,以及对故乡、时间、生命等主题的深邃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晁殿丞郑州签判
朝离泌水上,夕去野亭赊。
走马日衔树,度河风卷沙。
关云来雨脚,陂岸长蒲芽。
共被方为乐,军中莫掺挝。
送唐待制子方北使
王命来天外,阏氏坐帐中。
仪虽聘邻国,礼岂异和戎。
汉使方持节,胡人自带弓。
唯应沙漠凛,不减谏臣风。
送李才元学士知广安军
杨柳未堪折,柔条时倚风。
朱轮过灞上,杜宇响褒中。
危栈憎春雨,晴林发晓红。
不须言蜀政,当自学文翁。
送何都官通判虔州
楚越封圻接,帆樯上下频。
商通洲橘熟,信到岭梅春。
白纻歌脩颈,金盘馈紫鳞。
同勤太守职,龚遂汉名臣。
春日东斋
剥剥禽敲竹,薰薰日照花。
耳中无俗听,眼底有闲誇。
迸笋过幽草,吹香到别家。
吾怀方自得,切莫问生涯。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