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舣斋二绝句·其二》
《舣斋二绝句·其二》全文
宋 / 洪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风波(fēng bō)的意思:指风和波浪,比喻社会上的动荡和纷争。

孤舟(gū zhōu)的意思:指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艰难,如同独自乘坐一只小船在汹涌的大海中航行。

桂棹(guì zhào)的意思:桂木做的船桨,比喻出色的人才。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柳阴(liǔ yīn)的意思:指柳树下的阴凉之处,比喻舒适宜人的环境。

鸟语(niǎo yǔ)的意思:指言辞晦涩难懂,像鸟语一样难以理解的语言。

平地(píng dì)的意思:平地指的是没有任何障碍物或困难的地方,也可以指事情顺利进行或人处境安稳。

起风(qǐ fēng)的意思:指某种情况或者事物出现迹象,暗示即将发生一些变化或者问题。

青翰(qīng hà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法墨色青翠华美。

丘壑(qiū hè)的意思:形容地势崎岖、起伏不平的山地。

无声(wú shē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发出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首句“青翰不动柳阴多”以“青翰”指代小船,用“不动”二字营造出水面的平静,而“柳阴多”则暗示了环境的幽静与生机,柳树的浓荫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清凉与绿意。

接着,“桂棹无声鸟语和”一句中,“桂棹”指的是装饰精美的划船工具,这里借以形容小船的精致与优雅。“无声”二字强调了环境的宁静,而“鸟语和”则以鸟鸣声的和谐衬托出这份宁静之美,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呼吸。

“有此孤舟寄丘壑”一句,诗人将“孤舟”置于“丘壑”之中,既表现了舟的孤独,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这里的“丘壑”不仅指山川大地,更象征着内心的广阔与深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最后,“可怜平地起风波”一句,看似是对前文景象的一种反差,但实际上是在强调即使在看似平静的环境中,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波澜。这句话富含哲理,提醒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生活中的起伏与变化,寓意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巧妙融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是一首充满意境与韵味的作品。

作者介绍
洪适

洪适
朝代:宋   字:温伯   籍贯: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   生辰:1117~1184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猜你喜欢

兵乱后自嬄杂诗·其四

庐舍经兵火,头颅尚在门。风掀灰?迹,月涩剑铓魂。

鼠穴频遭断,燕巢犹半存。

看花泪盈眼,宁忍复开尊。

(0)

送范子仪将漕湖北五首·其一

君行欲何之,乃在湖水北。

湖水多近县,使者易为德。

其民淳而古,其吏朴且直。

官闲足宾客,岁稔少盗贼。

得君清静化,用教不以力。

但自养根苗,勿苦厌蟊螣。

(0)

抚州俞隐居挽诗

临川俞处士,独擅隐居名。

懒倦不复出,风流闻后生。

自甘长寂寞,肯作太鲜明。

松柏新阡路,伤心秋后声。

(0)

送王提举赴淮东七首·其四

入门虽多涂,其究有安宅。

君能识其然,一语在物格。

(0)

即事六言七首·其二

少年与世无求,老觉心情自由。

颠倒文章事业,追随倦鸟虚舟。

(0)

周仲固尚论斋

周侯不出何所为,闭门读书心自知。

箪瓢陋巷君不厌,读书万卷能忘饥。

上参羲皇下秦汉,采取英华几脱腕。

是非荣辱姑置之,忽若乘船到彼岸。

古人之学有传授,君生寂寞千载后。

问君何以识古人,袖手无言坐清昼。

以此读书为尚友,是事渺茫人信否。

人信不信君不问,松柏固难生培塿。

朝来落叶乱荒城,青山照人溪水横。

往来车马作尘土,想君深夜读书声。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