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物等铢尘,方知贵在身。
《谒濂溪先生祠墓·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外物与自身价值的轻重,表达了对濂溪先生的崇敬之情。诗人以铢尘比喻外物的微不足道,强调了精神价值的珍贵。"一抔谁不共,四海此常亲",意味着无论身处何方,濂溪先生的精神都是人们共同的寄托和亲近的对象。"地似依防墓,乡犹近楚邻",描绘出濂溪先生墓地周围的环境,仿佛是精神家园的一部分,与家乡紧密相连。最后两句"筑场来已晚,愿作扫除人",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濂溪先生的祠墓前尽一份心力的愿望,愿意成为维护和清扫的人,体现了对先贤的深切敬仰和追随之心。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缅怀与敬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重登池上楼有感
谢客耽游地,彳亍步林麓。
古树倚云根,飞泉出岩腹。
隔岸旧山青,崔巍耸积谷。
峰色青似染,岚光净于沐。
月影沈寒潭,清光若可掬。
披榛寿古碣,剥藓暗摹读。
忆昔题诗处,回步认绿竹。
当年诸女伴,搜奇相追逐。
陈迹须臾间,踽踽剩我独。
俯仰足伤怀,流光幸毋倏。
林鸟解留人,一声啼幽谷。
残花堆断涧,飞霞落孤鹜。
归作《卧游图》,生绡裁半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