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逢查逸远》
《逢查逸远》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家在沙场不忍回,他乡秋色老相催。

忧心一片长如醉,不必貂衣换酒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不必(bù bì)的意思:不需要;没有必要

貂衣(diāo yī)的意思:指穿着华丽的衣服或外表光鲜但内心却卑劣的人。

老相(lǎo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面容或神态显得老态龙钟,形容年老或衰老的样子。

秋色(qiū sè)的意思:指秋天的景色,也表示人生的晚年。

沙场(shā chǎng)的意思:指战场,特指决战之地。

他乡(tā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或工作。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忧心(yōu xīn)的意思:形容非常担心、忧虑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逢查逸远》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关怀。

首句“家在沙场不忍回”,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沙场,象征着战争与离乱,是远离家乡、亲人之地。诗人之所以“不忍回”,是因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这种情感之重,超出了任何物质或现实的考量。

次句“他乡秋色老相催”,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孤独与衰老的象征。他乡的秋色,仿佛在不断催促着诗人,让他更加感受到远离家乡的孤独与岁月的流逝,这种情感的叠加,使得诗人的思绪更为沉重。

“忧心一片长如醉”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痛苦。忧心如醉,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家乡、牵挂亲人而产生的复杂情绪。这种忧愁不仅仅是对远方的思念,更包含了对时局动荡、个人命运无常的忧虑。

最后一句“不必貂衣换酒来”,则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物质的淡泊。貂衣,古代贵族服饰,此处借指奢华的生活。诗人认为,友情与心灵的慰藉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即便是在他乡,只要有朋友的陪伴,就不必追求那些身外之物,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魅力和对真挚友谊的崇尚。

综上所述,《逢查逸远》不仅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佳作,更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真诚流露。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满庭芳·闲里工夫

闲里工夫,无中妙用,切休拟议参详。
龙降虎伏,真土自中黄。
行动起居寝食,随缘度、莫动真阳。
归根处,神凝脉住,玉界发天光。
风高,鹏翼远,水深舟运,物理昭彰。
但明心是道,专役天罡。
信口呼神招鬼,和暘谷、不是颠狂。
痴迷者,风霆在手,应用反乖张。

(0)

点绛唇·小小葫芦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
子儿在内。
无口如何怪。
藏得乾坤,此理谁人会。
腰间带。
臣今偏爱。
胜挂金鱼袋。

(0)

清平乐·天先天後

天先天後。
真土藏灵秀。
妙用自然循火候。
节节薰烝教透。
不分龙麝檀沈。
都能入鼻通心。
待得烟消息住,浑身变见真金。

(0)

减字木兰花·严寒冬月

严寒冬月。
前日阳生几降雪。
松柏凌霄。
森耸庭中叹後凋。
昔人犹豫。
身入山林深静处。
今古同符。
好趁笙歌且自娱。

(0)

渔家傲·草草开尊资一笑

草草开尊资一笑。
微生病苦随缘了。
友义交情如地厚。
心相照。
今人莫遣前人诮。
灯火荧荧山悄悄。
芝兰佳气松筠茂。
得便盘桓尘世表。
香初透。
邻鸡且莫催清晓。

(0)

西江月·蓬户横开岑寂

蓬户横开岑寂,寒窗侧映清晖。
竹风偷入五香帏。
还有好音相惠。
须信毫芒可入,明珠胎里忘机。
宵征夜宴是和非。
月府仙人无愧。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