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茶头并化士·其七》
《送茶头并化士·其七》全文
宋 / 释慧空   形式: 古风

衲僧手眼亲,把得是日用

左乞建溪茶,右化连江洪。

快拈两条蛇,并作一手弄。

行看腊雪消,便是春雷动。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便是(bià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或状态,就不再有其他变化。

春雷(chūn léi)的意思:指春天雷声,比喻激起人们革命斗志的事物或人。

建溪(jiàn xī)的意思:建筑水利工程。也指修建堤坝、河道等水利设施。

腊雪(là xuě)的意思:指寒冷的冬天,尤指腊月降雪。

雷动(léi dòng)的意思:形容声音巨大,震动人心。

连江(lián jiāng)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地连绵不断。

衲僧(nà sēng)的意思:指出家修行的僧人,也用来形容人过分拘谨、拘泥于一些细节,不知变通。

日用(rì yòng)的意思: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或用品。

手眼(shǒu yǎn)的意思:手指和眼睛,比喻能力高超的技艺。

行看(xíng kàn)的意思:观察行动,行为表现。

一手(yī shǒu)的意思:指单方面的、独占的、独自完成的。

作一(zuò yī)的意思:指做某种事情或从事某种职业,全力以赴,不分昼夜地努力。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巧妙地融合了生活与修行的哲思。诗人释慧空以“衲僧”自喻,表达了对佛法深入骨髓的理解和实践。诗中“手眼亲”三字,既指亲自体验佛法,也暗含了洞察世间万象的智慧。

“把得是日用”,表明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的态度,强调了佛法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接着,诗人以“左乞建溪茶,右化连江洪”描绘了禅师们的生活场景,建溪茶象征着清静与禅意,连江洪则可能寓指广大的众生,通过禅师们的言行,引导众生向善。

“快拈两条蛇,并作一手弄”这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事物简化为“一手弄”,体现了禅宗中“以简驭繁”的智慧,即在看似简单的行为中蕴含深邃的哲理。同时,这也暗示了禅师们在处理问题时的灵活与机智。

最后,“行看腊雪消,便是春雷动”两句,以自然界的景象隐喻佛法的力量。腊雪消融象征着旧有的束缚与障碍被清除,春雷动则预示着新生与希望的到来。这不仅是对禅师们修为提升的期待,也是对佛法普渡众生、带来新生力量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禅宗思想的精髓,以及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与影响,充满了哲理性和启发性。

作者介绍

释慧空
朝代:宋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猜你喜欢

送大夫孙公镇东阳

照地干旄十丈长,大皇孙子守东阳。

吴涛卷海银为幔,郢雪飞英锦作章。

无事笙箫开客馆,有情山水聚衙床。

楼中恶语须磨铲,尽把新题换沈郎。

(0)

续梅花百咏·其七十五罗浮梅

罗浮仙女遇昏黄,共醉梅林夜气凉。

玉骨冰肌真解语,酒醒人杳恨偏长。

(0)

锁窗寒.和清真

候火新槐,轻烟散入,几家帘户。

韶华逝水,转瞬落红如雨。

有频年、定巢燕来,乍逢久别呢喃语。

相杏花巷陌,青帘风飐,那时行旅。朝暮。曾经处。

恣斗胜分曹,雉枭格五。摩挲醉眼,万里飞云无侣。

草萋萋、堤柳自青,远筝夜急肠断否。

愿啼鸪,为我留春,永日谐觞俎。

(0)

杨柳枝九首·其六

玉门消息怨春迟。羌笛风前有所思。

输与酒旗歌板地,柔荑先见向西枝。

(0)

鹧鸪天

又染黄金上柳丝。春风初转魏王堤。

啄余鹦粒珠论斛,换后鸾巢玉作枝。

寻旧梦,验新词。宜簪小萼讶红稀。

林禽一片缠绵语,肠断花阴伫立时。

(0)

念奴娇九首·其一

最难消受,是落花时节,一声声雨。

费尽伤春闲气力,多谢啼鹃辛苦。

酒薄侵愁,灯寒压梦,长日如年度。

无情草碧,天涯妨我延伫。

记得前事关心,又小楼昨夜,东风如虎。

禅榻萧条欺短鬓,不是双鬟妙舞。

破寺吹箫,中年抱病,更有何人妒。

黄昏几阵,沈沈帘影催暮。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