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钟大尹之湖口县》
《送钟大尹之湖口县》全文
明 / 林文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作宦浔阳兴亦佳,不须勾漏丹砂

水当县郭时时白,山倚江城面面遮。

民醉却逢终日社,官閒每放午时衙。

使君是今潘岳,试看河阳一县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丹砂(dān shā)的意思:丹砂是指赤红色的矿物,也用来比喻珍贵的东西或重要的人物。

勾漏(gōu lòu)的意思:泄漏秘密、暴露隐私。

河阳(hé yáng)的意思:指人的心情舒畅愉快。

江城(jiāng chéng)的意思:指大江流域中的城市,特指长江流域的城市,也可泛指美丽的城市。

面面(miàn miàn)的意思:形容事物全面、各个方面都有。

是今(shì jīn)的意思:表示当前的时代或现在的情况。

试看(shì kàn)的意思:试探观察,先行试试看。

使君(shǐ jūn)的意思:指能够任用、派遣的官员或人才。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午时(wǔ shí)的意思:指中午时刻,也可指时间拖得很长。

浔阳(xún yáng)的意思:浔阳是一个地名,指的是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城区,也用来形容美丽的风景。

终日(zhōng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自是(zì shì)的意思:自然是如此,毫无疑问

河阳一县花(hé yáng yī xiàn huā)的意思:指非常美丽的女子或事物。

鉴赏

此诗《送钟大尹之湖口县》由明代诗人林文俊所作,描绘了浔阳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生活,洋溢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官民和谐的氛围。

首联“作宦浔阳兴亦佳,不须勾漏问丹砂”,开篇即点明主题,以“作宦”二字引入官员的仕途生涯,同时以“浔阳”这一地名暗示出诗中所描述的地理环境。通过“兴亦佳”三字,表达了对浔阳地区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须勾漏问丹砂”则巧妙地运用了道教炼丹的典故,暗喻官员不必追求虚幻的长生不老,而是应专注于现实中的政绩与民生。

颔联“水当县郭时时白,山倚江城面面遮”,进一步描绘了浔阳地区的自然景观。通过“水当县郭”、“山倚江城”的景象,展现了水乡泽国的风貌,以及山水环绕的壮丽景色。其中,“时时白”和“面面遮”分别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生动地描绘了水色的清澈和山峦的连绵,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

颈联“民醉却逢终日社,官闲每放午时衙”,转而聚焦于民风民俗和官民关系。通过“民醉却逢终日社”一句,展现了当地节日庆典的热闹场景,以及民众在欢庆中的醉态,体现了淳朴的乡村生活气息。而“官闲每放午时衙”则描绘了官员在政务之余享受悠闲时光的情景,强调了官民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官员对于百姓福祉的重视。

尾联“使君自是今潘岳,试看河阳一县花”,以潘岳的典故,将钟大尹比作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表达了对他的赞誉之情。同时,通过“河阳一县花”这一形象比喻,不仅赞美了钟大尹治理下的县份如同花开般繁荣,也寓意其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

综上所述,《送钟大尹之湖口县》不仅描绘了浔阳地区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还通过官民和谐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地方治理的美好愿景。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人文关怀,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明代诗歌作品。

作者介绍

林文俊
朝代:明   字:汝英   号:方斋   籍贯:明福建莆田   生辰:1487—1536

( 1487—1536)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英,号方斋。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谥文修。有《方斋诗文集》。
猜你喜欢

金翁八十矣为小祇园作新词游戏三昧语走笔为谢·其一

长千里头春事繁,家家玉树待君翻。

多情却是频伽鸟,自谱仙音供世尊。

(0)

梓于鳞集有感八绝句·其五

若问陵阳剖后名,双悬皎月照咸京。

不然仍隐荆山去,看即须偿十五城。

(0)

感兴六首·其五

欲酌仍停鹦鹉螺,酒醒长叹对银河。

傍人总会应难语,但道中年感慨多。

(0)

有感·其二

江南秋尽雁初飞,应是深闺欲寄衣。

剔罢银灯金剪涩,一双红箸隐寒机。

(0)

存没口号十六首·其十一谢山人茂秦

黄河船畔曳裾人,转眼东风万事新。

穷病布衣全似汝,只残诗笔尚如神。

(0)

省坐无赖阅杂册花草禽鸟凡十六色各成一绝漫题其后·其五萍

洞庭天阔月横斜,浪打风惊自叹嗟。

少日风光君莫问,至今情性似杨花。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