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随南棹去衡阳,谁住江边树下房。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禅 者 游 南 岳 唐 /齐 己 忽 随 南 棹 去 衡 阳 ,谁 住 江 边 树 下 房 。尘 梦 是 非 都 觉 了 ,野 云 心 地 更 何 妨 。渐 临 瀑 布 听 猿 思 ,却 背 岣 嵝 有 雁 行 。想 到 中 峰 上 层 寺 ,石 窗 秋 霁 见 潇 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尘梦(chén mèng)的意思:指人生的梦幻和虚幻的事物。
岣嵝(gǒu lǒu)的意思:形容山峰陡峭高耸。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瀑布(pù bù)的意思:指水从高处直接落下的景象。
秋霁(qiū jì)的意思:指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没有一丝云彩。
却背(què bèi)的意思:形容背离正道或背叛朋友的行为。
上层(shàng céng)的意思:指社会中地位高、权力大的人群或阶层。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石窗(shí chuāng)的意思:指窗户的框架,比喻事物的形状或结构。
下房(xià fáng)的意思:指妻子的妹妹。
想到(xiǎng dào)的意思:想起;想到某个事情或情况。
潇湘(xiāo xiāng)的意思:指湖南地区的风景和水色。也用来形容优美的风景或文人墨客的才华。
心地(xīn dì)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品性、道德或善恶本质。
雁行(yàn háng)的意思:指一列像雁一样排列的人或物。
云心(yún xīn)的意思:指心思、情感、意愿等无定向不定性,变化多端。
- 注释
- 忽随:忽然跟随。
南棹:南方的船。
衡阳:地名,湖南衡阳。
谁住:谁居住。
江边:江的旁边。
树下房:树木下的房屋。
尘梦:比喻世俗的虚幻生活如梦。
是非:对错,纷争。
都觉了:全都觉悟明白。
野云:野外飘荡的云,比喻自由不羁的心境。
心地:心境,心情。
渐临:逐渐接近。
瀑布:水流从悬崖陡坡倾泻而下的地方。
听猿思:听着猿猴的叫声引发思绪。
却背:转身背对着。
岣嵝:岣嵝山,位于湖南。
雁行:雁群飞行的队列。
想到:心中想象。
中峰:山的中央高峰。
上层寺:山顶上的寺庙。
石窗:石制的窗户。
秋霁:秋天雨后放晴。
潇湘:潇水和湘江,代指湖南地区。
- 翻译
- 忽然随着南方的船离开去往衡阳,谁居住在江边那树下的房子里。
红尘中的梦境与是非都已醒悟明了,野外云游的心境又何惧何妨。
渐渐接近瀑布边听到猿猴的啼叫声引起思绪,转身背向岣嵝山只见雁群排成行。
想象中登上中峰的高层寺庙,透过石窗在秋雨初晴时望见潇水和湘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者的旅程,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自然景观与心灵状态相结合,展现了禅者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忽随南棹去衡阳,谁住江边树下房。"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禅者的自由自在,与世俗生活的割离。"南棹"指的是船桨,"衡阳"是古代地名,位于湖南省境内,这里象征着禅者远行的方向。"谁住江边树下房"则暗示了普通人对于安稳生活的向往,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禅者的流浪生涯。
"尘梦是非都觉了,野云心地更何妨。"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幻象的清醒认识和超然物外的心境。"尘梦"指的是凡间的迷茫与束缚,而"野云"则代表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灵状态。
"渐临瀑布听猿思,却背岣嵝有雁行。"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禅者的孤独感受和超脱尘世的情怀。"渐临瀑布"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壮丽的自然景象,而"听猿思"则传递出一种悲凉与寂寞;"却背岣嵝有雁行"则表达了禅者背离尘世纷扰,追寻精神上的自由。
"想到中峰上层寺,石窗秋霁见潇湘。"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禅者的最终归宿的想象。"中峰上层寺"隐喻着禅者心灵的皈依之所,而"石窗秋霁见潇湘"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心境澄明的景象,"潇湘"特指湖南省南部一带,这里代表了禅者的精神家园。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禅者生活状态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