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公既罢官,人弃理亦贱。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漫成(其二)》。诗中通过翟公罢官后人们态度的转变,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翟公既罢官,人弃理亦贱”,以翟公罢官后人们的态度变化为引子,揭示了人性在权力面前的冷暖。罢官后的翟公,原本与他交往的人们纷纷疏远,甚至不再顾及往日的情谊,体现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势利现象。
接着,“殷勤莫署门,交情不必见”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告诫人们,对于那些曾经热情相待的朋友,如今不必再刻意去维护门户,也不必急于相见。这不仅是对翟公遭遇的同情,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讽刺和批判。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翟公这一形象,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世态的炎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卜居谢晏公
燕雀赴广厦,鸡鹜就卑栖。
我生共有托,生理与汝齐。
忧患历险艰,转徙疲东西。
常慕蛮与触,所居能自赍。
哀吟蹈楚郊,主人欲招携。
卜筑烦里旅,妇姑免勃溪。
此邦非故乡,习俗素所迷。
颇以羁见忌,得安糁与藜。
下见贤相仁,恤隐逾天倪。
阴德少阳报,眉寿至介圭。
已当受一廛,终身活灌畦。
读离骚
空庭众嚣息,风叶独纷纷。
秋期此时改,感叹坐黄昏。
远怀灵均子,著书为平分。
念尔刚直心,吐兹清丽文。
上嘉唐虞世,下悼商周君。
能与日月争,不能却浮云。
浮云蔽日月,岁暮奈忧勤。
精诚谁谓远,恍惚若相闻。
华山隐者图
神仙不可学,浅俗如醯鸡。
逍遥二三叟,乃独秦遗黎。
避地思远适,名山得幽栖。
深岩紫芝秀,归路桃花迷。
稍远人世隔,遂忘陵谷移。
至今山中人,往往犹见之。
吾闻秦皇帝,甚慕真人为。
驾石窥蓬莱,载车象云蜺。
沙丘往不返,四海忽若遗。
安知全真子,近在西山垂。
一千二百年,修身未尝衰。
古称山泽臞,非复万乘期。
观君此图意,有以和天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