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解(bù jiě)的意思:不理解、不明白
故事(gù shì)的意思:
[释义]
(1) (名)基本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2) (名)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构成]
偏正式:故(事
[例句]
故事情节。(作定语)坏衣(huài yī)的意思:指破烂、破旧的衣物。
乐工(yuè gōng)的意思:指音乐家、乐器制作者或演奏者。
破坏(pò huài)的意思:指破坏、破碎、毁坏。
人家(rén jiɑ)的意思:人家指别人或他人,多用于指代对方的家庭、身份或情况。
三推(sān tuī)的意思:指对人或事物的推崇、赞美。
土牛(tǔ niú)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原始、粗犷、朴实。
推故(tuī gù)的意思:推翻旧的说法或理论,提出新的观点或解释。
兴亡(xīng wáng)的意思:兴指兴盛,亡指衰亡。形容事物的兴盛和衰亡。
休休(xiū xiū)的意思:停止、休息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自由(zì yóu)的意思:形容人行动自由,不受拘束。
- 鉴赏
这首诗《立春二首(其二)》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破坏衣冠得自由”,描绘了社会变革中个体获得解放的情景。这里的“衣冠”象征着传统束缚与社会规范,诗人以“破坏”这一动作,展现了打破旧秩序、追求自由的精神。这不仅是对个体层面的自由追求,也暗含了对社会进步和变革的肯定。
次句“三推故事亦休休”,则进一步阐述了历史进程中的循环与终结。这里的“三推”可能指代某种反复或轮回的过程,而“休休”则暗示了最终的终止或结束。这句话既是对历史周期性变化的观察,也是对过去与未来之间界限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
后两句“乐工不解兴亡恨,犹向人家送土牛”则将视角转向了社会文化层面。乐工是古代音乐表演者,此处用“乐工”代表了民间艺术和文化的传承者。诗人指出,即使在社会巨变之后,这些艺术形式仍然延续,仿佛对历史的兴衰无动于衷。然而,“犹向人家送土牛”这一细节,实际上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历史更迭时,对于传统价值的坚守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体自由、历史循环、文化传承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触及了更广泛的社会和历史议题,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训士吟·其十四
步出城东门,徘徊歧路旁。
东门何所有,历历种白杨。
秋风自西来,飒然起悲伤。
嗟此泉下人,安知非侯王。
造物无妍媸,有生同丧亡。
富贵固所欣,贫贱事亦常。
斯人正鹿鹿,金乌不停翔。
人非金石固,谁能得久长。
胡不惜嘉名,及时自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