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萧鍊师步虚词十首卷后以二绝继之·其二》
《送萧鍊师步虚词十首卷后以二绝继之·其二》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花纸瑶缄松墨字,把将天上共谁开。

试呈王母如堪唱,发遣双成更取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发遣(fā qiǎn)的意思:派遣或调度人员去执行任务

双成(shuāng ch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或两个事物都取得了成功,互相成就。

松墨(sōng mò)的意思:指书法墨迹宽松,字迹稀疏。

天上(tiān s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美好的境地或事物。

王母(wáng mǔ)的意思:指古代神话中掌管着天地万物的女神。

瑶缄(yáo jiān)的意思:形容文采华丽、辞章精美。

注释
花纸:装饰精美的信纸。
瑶缄:珍贵的信封,瑶指美玉,缄指封口。
松墨字:用松烟制成的墨写的字,形容字迹古雅。
把将:持着,拿着。
天上:这里指天宫,神仙居住的地方。
王母:即王母娘娘,中国神话中的西王母。
堪唱:能够吟唱,适合诵读。
发遣:派遣,打发。
双成:古代神话中王母娘娘的侍女,名叫董双成。
翻译
精美的信笺上松烟墨书写的字迹,要与谁在天宫中共启共享。
如果给王母娘娘试读,觉得可以吟唱,就派遣双成仙子再取来吧。
鉴赏

这两句诗是白居易在唐朝创作的,属于送别类型的诗歌。诗中的意境淡雅,情感真挚。

"花纸瑶缄松墨字" 一句中,“花纸”指的是精美的纸张,可能带有花纹或是用花香浸泡而成。“瑶缄”则是古代书信封套上的装饰物,常见于贵族之间的书信,这里暗示着书信的珍贵和送信人身份的不凡。"松墨字"指的是用松烟制作的黑色墨汁书写的字,这里的“松”也给诗句增添了一种清新的气息。

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在佳纸美笺上书写心意,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祝福。

"把将天上共谁开。试呈王母如堪唱,发遣双成更取来。" 这两句则是在诗人心中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场景。“把将天上”表达了一种向神灵祈愿的情感,“共谁开”则是询问在天之上与自己共同享受这份美好的对象是谁。这不仅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是诗人孤独和寂寞情怀的一种抒写。

"试呈王母如堪唱"一句,"王母"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女王母娘娘,而“如堪”则是一种古代乐器。这两者结合,形成了一种超凡脱俗的音乐意境。诗人将自己的心声(“试呈”)通过这神圣的乐声传递给王母娘娘,这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也是对远方亲友的一种精神寄托。

"发遣双成更取来"则是在这种超现实的意境中,诗人希望自己的情感和愿望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发遣”)传送出去,并且不断地(“更取来”)得到回响和共鸣。这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渴求,也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孤独与寂寞。

总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超现实的构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亲友的深情厚谊。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真州杂赋·其七

公卿北去共低眉,世事兴亡付不知。

不是谋归全赵璧,东南那个是男儿。

(0)

徐成之园亭三咏·其一瑞香槛子

异国携来看愈新,移当樽俎会嘉宾。

虽无绝艳惊流俗,为有清香得近人。

烛下更宜观态度,酒阑尤觉醒精神。

湖南莫作淹留叹,已见浔阳二月春。

(0)

宫词二首·其二

云雾猊香锦绣堆,千官重列序宾仪。

欲知湛露零萧处,尽在天杯侧劝时。

(0)

黄恺刘黻赵蕃王元野会讲祐国僧舍

城角晓方罢,斋钟时一鸣。

良候属春莺,求友来嘤嘤。

吾侪二三子,簪盍怀同声。

相期辨初志,视履规安行。

道岂讲解得,学以磨琢精。

释氏辨一心,且不蕲修名。

齐盟共商求,勉旃在明诚。

(0)

石屋洞

谁擘空青露石坳,游龙伸臂下南高。

鬼神穿凿地脉碎,风雨支撑天柱牢。

峭壁苍苔侵佛髻,悬崖滴乳湿僧袍。

伽蓝闻是香山叟,灯暗荒池没野蒿。

(0)

正月辛酉大雪三首·其三

从来春雪有人嫌,六出虽工亦漫然。

客舍无毡浑可事,炉无薪炭褐无绵。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