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丛里三书考,春夏交来几闭城。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历 阳 寄 定 城 尉 彦 逢 弟 宋 /王 之 道 故 园 鹎 鵊 久 催 耕 ,休 恋 公 田 秫 与 秔 。别 恨 久 随 黄 耳 去 ,归 心 应 望 白 云 生 。干 戈 丛 里 三 书 考 ,春 夏 交 来 几 闭 城 。我 亦 蓝 田 负 丞 者 ,相 从 何 日 赋 渊 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鹎鵊(bēi jiá)的意思:形容人聪明伶俐,机智过人。
别恨(bié hèn)的意思:不要心怀恨意,不要存有仇恨之心。
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公田(gōng tián)的意思:公共的土地
故园(gù yuán)的意思:指故乡或家乡。
归心(guī xīn)的意思:指思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何日(hé rì)的意思:什么时候
黄耳(huáng ěr)的意思:指人的耳朵因患病或长期暴露于恶劣环境而变黄,比喻人耳朵对声音的敏感度差,听不出声音的真实含义。
蓝田(lán tián)的意思:指农田的颜色为蓝色,比喻富饶的田地。
相从(xiāng cóng)的意思:相互追随、相互依附、相互跟随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 翻译
- 故乡的鸟儿长久催促农耕,不必留恋官田里的高粱和粳米。
离别的愁绪早已随着黄耳远去,回归的心愿只希望能看到白云飘升。
在战乱中,我多次收到家书,春夏交替时,城池多次封闭。
我也像陶渊明那样,身负重任未能归隐,不知何时能与你们一同过上田园生活。
- 注释
- 故园:故乡。
鹎鵊:鸟名,古人常用来象征农事。
公田:古代官田,指政府分配给官员耕种的土地。
秫与粳:高粱和粳米,均为农作物。
黄耳:古犬名,常用于传递书信。
白云生:比喻思乡之情。
干戈:兵器,代指战争。
三书考:多次收到家书。
闭城:城池被封锁。
蓝田:地名,这里借指官职。
丞者:古代官职,如县丞。
赋渊明:模仿陶渊明的田园诗风。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所作,名为《历阳寄定城尉彦逢弟》。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思乡情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的诗篇。
开头两句“故园鹎鵊久催耕,休恋公田秫与粳。”描绘了故乡的农事景象,鹎鵊(一种鸟类)啼叫提醒着人们该是耕种的时候了,而“休恋公田”则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的留恋之情。这里的“公田秫与粳”,可能指的是公众的田地以及农作物,暗示了一种集体生活的氛围。
接着,“别恨久随黄耳去,归心应望白云生。”诗人表达了离别之愁,这里的“黄耳”通常指的是老鹰,但在此处可能是时间的隐喻,意味着时光流逝带走了过往的憾事。然而,诗人的思念却随着白云升腾而生,显示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干戈丛里三书考,春夏交来几闭城。”这两句写的是战乱频仍的情景,“干戈”指的是兵器,“三书考”则是古代的军事文献。此处诗人可能在反映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战争导致城市多次关闭。
最后,“我亦蓝田负丞者,相从何日赋渊明。”这里的“蓝田负丞者”有学者认为是指耕种之事,而“相从何日赋渊明”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亲友早日相聚,一起探讨深奥的道理。
整首诗通过对家园和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时局动荡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怀交织。诗人既有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也不忘表达对亲友深厚的情谊,同时也对战乱年代的不安感到无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