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裹羸牸,熊貙散如烟。
万蚁赴坠蝶,捷于下泷船。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景象,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与生命的循环。首句“南风久不作”,点明了季节的转换,暗示了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到来。接着,“嚣祲曀中天”描绘了天空阴沉、乌云密布的景象,预示着一场可能的秋雨或秋风即将来临。
“龙文裹羸牸,熊貙散如烟”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秋季的景象比作龙纹覆盖瘦弱的母牛,熊貙(一种猛兽)散落如同烟雾,形象地展示了秋季自然界中的动物活动状态,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生命力的衰退。
“万蚁赴坠蝶,捷于下泷船”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季的昆虫活动,蚂蚁和蝴蝶在落叶中忙碌,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而“捷于下泷船”则通过比喻,强调了这些生物行动的迅速和效率。
最后,“谁当昭若蒙,冻□栖枯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与感慨。面对秋季的萧瑟景象,诗人似乎在询问,谁能够揭示这背后的真相?“冻□栖枯莲”中的“□”字可能被遮挡或缺失,但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生命在严冬中如何生存的疑问,或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季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观察和深邃思考,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生命哲学的探索。
天门观阙双凌霞,下有驰道开平沙。
高槐左右覆朱梐,绿阴翠气相蒙遮。
朝回亘云下宝骑,游散掣电奔香车。
我惭太学官况冷,旦暮出此驱疲騧。
清风吹冷南就局,炎日转景东还家。
昏然百事不知省,空复春叶零秋华。
清风何飘飘,万里吹曾轩。
侧身红尘外,却视飞云根。
王都屹雄胜,长河中怒奔。
上有怀归子,心随惊浪翻。
登临岂非壮,悲伤久客魂。
日暮下危级,且复同一樽。
适郊惮勤远,近市厌喧局。
纷然异趋向,日晏靡宁足。
回车憩琳馆,邂逅得所欲。
凉飙飒生林,飞雨时度竹。
醇醪挹云浆,佳果咀冰玉。
欢争校奕棋,谈笑追割肉。
兹辰著休令,嬉燕动辇毂。
聊从一时乐,庶以同厥俗。
煌煌儒者宫,是惟风教首。
群贤日造集,经训谨传授。
公田有常廪,著令所从久。
逋租积岁月,课督岂宜后。
浮舟出东郊,秋日丽榆柳。
幸同二三子,谈笑失炎昼。
鄙生窃薄禄,万补无一有。
伫观盛化流,朝列登秀茂。
彼微主簿官,岂敢息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