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其七》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其七》全文
宋 / 彭汝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最忆东林竹,萧疏梦魂

秋枝馀凤实,春径长龙孙。

声转晨风细,阴生夜月繁。

几时归袂接,烂熟芳樽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龙(cháng ló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排成长长的队伍,有时也用于形容事物的连续或持续不断。

晨风(chén fēng)的意思:晨风指的是清晨的微风,也用来形容早晨的新鲜空气和宜人的气候。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芳樽(fāng zūn)的意思:形容酒味芳香。

凤实(fèng shí)的意思:指非常珍贵、难得的事物或人才。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烂熟(làn shú)的意思:

[释义]
(1) (形)肉、菜等煮得十分熟。
(2) (形)十分熟悉;十分熟练。课文背得烂熟。(作补语)
[构成]
偏正式:烂〔熟

龙孙(lóng sūn)的意思:指有出类拔萃的子孙,也可用来形容有才华出众的后代。

梦魂(mèng hún)的意思:形容梦境逼真,魂魄离体。

入梦(rù mè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深深地留在梦中,使人难以忘怀。

熟醉(shú zuì)的意思:形容酒量非常大,喝醉得很厉害。

萧疏(xiāo shū)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稀疏、冷落、荒凉。

阴生(yīn shēng)的意思:指事物逐渐形成或者发展的过程,也可以指事物逐渐显露出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东林竹林的深深怀念与向往之情。诗人以“最忆东林竹”开篇,直接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与记忆之深。接下来,“萧疏入梦魂”,将竹子的疏朗形象与诗人内心的思绪相连,仿佛竹子的影子在梦中萦绕,生动地展现了竹子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秋枝馀凤实,春径长龙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来象征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延续。秋日里竹枝上残留的凤实,象征着过去岁月的痕迹;而春天竹径旁新生的龙孙,则预示着新生与希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四季更替下的竹林景色,也蕴含了对生命循环与自然规律的深刻感悟。

“声转晨风细,阴生夜月繁”则进一步描绘了竹林在不同时间下的声音与光影变化。晨风中竹叶轻轻摇曳的声音,细腻而悠扬;夜晚月光下竹林的阴影更加繁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感受,展现了竹林独特的魅力和诗人对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欣赏。

最后,“几时归袂接,烂熟醉芳樽”表达了诗人对回归竹林生活的渴望与期待。他想象着与兄弟们一同归来,共享竹林中的美好时光,畅饮美酒,沉浸于自然与友情的欢愉之中。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竹林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他对亲情与友情的深厚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林竹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作者介绍

彭汝砺
朝代:宋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猜你喜欢

永春路

路行僻处山山好,春到晴时物物佳。

秀色连云原上麦,清香夹道刺桐花。

(0)

黄碧

黄碧平沙岸,陂塘柳色春。

水清知酒美,山瘦识民贫。

鸡犬田家静,桑麻岁事新。

相逢行路客,半是永嘉人。

(0)

渌波亭寄泊晨起有感

尘埃几泯寸心清,晨起孤吟在水亭。

晴景淡红烟景白,近山浓绿远山青。

初因薄宦成羁旅,忽伴轻鸥落渚汀。

安得数年居此地,待须长日补骚经。

(0)

秋夕怀赵师秀

冷落生愁思,衰怀得句稀。

如何秋夜雨,不念故人归。

蛩响砌尤静,云疏月尚微。

惟怜篱下菊,渐渐可相依。

(0)

题方氏绿野园三首·其二

众木欣欣茂,扶筇到故家。

楼高春月晓,池曲暮烟斜。

物化迁无定,徘徊兴自嘉。

悠然尘外想,随意乐年华。

(0)

赠隐者忘机·其二

万古周流此一机,何尝丝发涉人为。

不须苦用忘忘意,认取存存不息时。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