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池通海气,起榭出林容。
岳里生秋草,牛山见夕烽。
蛇游宫内道,鸟啄殿前松。
不住(bú zhù)的意思:不停止、不断、连续不断
赐履(cì lǚ)的意思:赐予鞋履,指受到重用或封官晋爵。
东秦(dōng qín)的意思:指东部地区的秦国,比喻远离中央政权的地方。
分枝(fēn zhī)的意思:指事物分出分叉或分支的状态或过程。
广斥(guǎng chì)的意思:广泛排斥、普遍排斥
海气(hǎi qì)的意思:指自负、傲慢、目中无人的态度或气势。
流涕(liú tì)的意思:流泪哭泣。
内道(nèi dào)的意思:指内心深处的道德准则和原则。
能言(néng yán)的意思:能够说话,善于辩论。
牛山(niú shān)的意思:指人或事物非常强大、威猛、雄壮的样子。
失国(shī guó)的意思:失去国家,被国家驱逐或被国家抛弃。
疏封(shū fēng)的意思:指对被封禁的书籍、文件等进行解封或开放。
叔父(shū fù)的意思:指父亲的弟兄,也可泛指辈份比自己大的男性亲戚。
通海(tōng hǎi)的意思:通达海内外,广泛传播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雍门(yōng mén)的意思:指受到尊敬的门户或家族。
此诗描绘了衡王府的宏大规模与历史底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建筑布局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诗中提到“赐履因齐国,分枝自宪宗”,暗示衡王府的建立与齐国和宪宗有关,体现了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接着,“能言皆诏予,广斥尽疏封”描绘了衡王府在权力与土地上的显赫地位,显示出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地号东秦古,王称叔父恭”则进一步强调了衡王府所在之地的历史悠久和其作为王室分支的地位,体现了尊贵与礼仪。接下来的“穿池通海气,起榭出林容”描绘了衡王府的园林景观,展现了其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美景。
“岳里生秋草,牛山见夕烽”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衡王府所处环境的壮丽与辽阔。而“蛇游宫内道,鸟啄殿前松”则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衡王府内部的神秘与生机,展现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自然生态的融合。
最后,“失国非奔莒,亡王不住共”可能是在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王权更迭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教训的反思。“雍门今有叹,流涕一相逢”则以雍门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哀伤,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命运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衡王府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宏伟壮观的景象,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体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王权、历史变迁以及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一言而喜一言怒,斯人未与道为俱。
无端而忧无端乐,斯人未与天为徒。
赵北水灾洛南熟,一时披览邮传书。
喜在彼兮忧在此,俄顷意改何居乎。
况乃昨近望晴切,偶见云缕生嗟吁。
金风奏爽清晖悬,对景不觉双眉舒。
安能长得双眉舒,乐天下之乐者忧天下之忧。
呜呼此忧兮孰能解予。
因迥为楼号月波,月波妙处会心多。
前湖水合后湖水,镜里娥分轮里娥。
对影凭参李白句,驻晖谁藉鲁阳戈。
涌金闻说馀杭好,拟待明春较若何。
有客千里来,明月当头对。
主人具壶觞,小集招我辈。
晴色满空林,晤言一室内。
灯光照酒卮,瓶花弄姿态。
聚散非寻常,穷达增感慨。
四方多疮痍,豕犬尚成队。
健儿意气豪,文人与时背。
万事同艰难,有志徒慷慨。
如君复胡为,抛家越关塞。
一毡不蔽寒,能勿生追悔。
富贵只一时,文章可千载。
努力后世名,怀才当自爱。
胜会不易得,交情久相耐。
明朝播人口,佳话兰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