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插柳(chā liǔ)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的形象、风采或才华超群,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阴(cháng yīn)的意思:常常阴暗,指天气阴沉、不晴朗。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今朝(jīn zhāo)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柳条(liǔ tiáo)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柔软、弯曲、富有弹性。
茅檐(máo yán)的意思:指房屋的屋檐,也用来比喻贫困困苦的生活环境。
是今(shì jīn)的意思:表示当前的时代或现在的情况。
相寻(xiāng xún)的意思:相互寻找、相互追寻
一半(yī bàn)的意思:指数量或程度的一半
- 鉴赏
这首诗《寒食》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寒食节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
首句“才见茅檐插柳条”,以“才见”二字,强调了发现之新奇,仿佛在不经意间,诗人注意到茅屋的檐下,柳条被轻轻插入泥土之中,嫩绿的生命力跃然纸上。这不仅是一幅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也暗含着时间流转的自然规律。
次句“便知寒食是今朝”,则将观察的焦点从物转至时,点明了时节——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此句通过诗人敏锐的感知能力,直接将季节与节日联系起来,展现出他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理解。
后两句“春应不恨相寻晚,应恨常阴一半消”,进一步深化了对季节变换的感受。诗人似乎在与春天对话,表达出对春天迟来的理解和接纳,认为春天的到来不应因迟到而感到遗憾,反而应该为它驱散了阴霾而感到庆幸。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尊重与欣赏,也流露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寒食时节的生动画面,同时融入了诗人对自然、季节更替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宋诗中常见的意境美与哲理深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