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寒食》
《寒食》全文
宋 / 释居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才见茅檐插柳条,便知寒食今朝

春应不恨相寻晚,应恨常阴一半消。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插柳(chā liǔ)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的形象、风采或才华超群,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阴(cháng yīn)的意思:常常阴暗,指天气阴沉、不晴朗。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今朝(jīn zhāo)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柳条(liǔ tiáo)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柔软、弯曲、富有弹性。

茅檐(máo yán)的意思:指房屋的屋檐,也用来比喻贫困困苦的生活环境。

是今(shì jīn)的意思:表示当前的时代或现在的情况。

相寻(xiāng xún)的意思:相互寻找、相互追寻

一半(yī bàn)的意思:指数量或程度的一半

鉴赏

这首诗《寒食》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寒食节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

首句“才见茅檐插柳条”,以“才见”二字,强调了发现之新奇,仿佛在不经意间,诗人注意到茅屋的檐下,柳条被轻轻插入泥土之中,嫩绿的生命力跃然纸上。这不仅是一幅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也暗含着时间流转的自然规律。

次句“便知寒食是今朝”,则将观察的焦点从物转至时,点明了时节——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此句通过诗人敏锐的感知能力,直接将季节与节日联系起来,展现出他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理解。

后两句“春应不恨相寻晚,应恨常阴一半消”,进一步深化了对季节变换的感受。诗人似乎在与春天对话,表达出对春天迟来的理解和接纳,认为春天的到来不应因迟到而感到遗憾,反而应该为它驱散了阴霾而感到庆幸。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尊重与欣赏,也流露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寒食时节的生动画面,同时融入了诗人对自然、季节更替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宋诗中常见的意境美与哲理深度。

作者介绍

释居简
朝代:宋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猜你喜欢

送友夏友夏赠诗有天涯流落同之句

去去应难问,寒空叶自红。

此生已沦落,犹幸得君同。

(0)

怨梅

庭树亦如昨,故人来何时。

花花自蚤发,偏尔独开迟。

(0)

万历宫词·其一

高烧蜡炬吐青烟,妃子宫中夜宴阑。

并坐圣容欢不足,罗衣却恐怯春寒。

(0)

秋闺梦戍诗·其一

夫重封侯妾爱轻,漫欹琥珀恋寒更。

游魂自苦人何在,芳草无言路不明。

仿佛玉关伤旧别,徘徊油幕订新盟。

梦回檐马迎风处,犹是沙场剑戟声。

(0)

夜坐

吴蚕初出悄无眠,数尽更筹觉暮寒。

柳色弄阴春已暝,角声吹月夜将阑。

金炉火冷沉烟细,罗幌风生蜡炬残。

独坐空庭望银汉,碧天如水露漙漙。

(0)

哭夫诗百首·其六

水次鳞居接苇萧,鱼喧米哄晚来潮。

河粱日暮行人少,犹望君归过板桥。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