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祈雨祀龙和门生洱霞李春元》
《祈雨祀龙和门生洱霞李春元》全文
明 / 区元晋   形式: 七言律诗

胜日寻芳曲折行,直探龙窟春耕

蚁诚敢自三宿肤寸真祈冒万生

高涧泉分低涧满,前坡秧接后坡青。

嘉徵有兆吾何虑,坐听流莺出谷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谷(chū gǔ)的意思:出谷是指离开家乡或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地方去闯荡、历险。

春耕(chūn gēng)的意思:春天耕种农田,指春季农民进行农田耕作的活动。

肤寸(fū cùn)的意思:形容非常瘦小、瘦弱。

敢自(gǎn zì)的意思:敢于自我表达和坚持自己的意见。

流莺(liú yīng)的意思:形容声音悦耳动听。

龙窟(lóng kū)的意思:指危险的地方或险恶的环境。

曲折(qū zhé)的意思:指事物经历了许多弯曲的道路或经历了许多波折才能达到目标。

三宿(sān xiǔ)的意思:连续三天不离开某地

胜日(shèng rì)的意思:指事物达到最好、最美好的时刻或状态。

万生(wàn shēng)的意思:生命无边,众多无数。

寻芳(xún fāng)的意思:寻找芬芳的香味或美好的事物。

蚁诚(yǐ chéng)的意思:形容人非常诚实守信,像蚂蚁一样勤勤恳恳。

折行(shé xíng)的意思:指行走或行动中遇到困难,需要改变方向或停止前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祈求雨水以助春耕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农业丰收的期盼。首句“胜日寻芳曲折行”,描绘了诗人为了寻找春日的美景而漫步于蜿蜒的小径上,隐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探索精神。接着,“直探龙窟为春耕”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目的——深入龙穴,祈求雨水,以确保春耕顺利进行,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

“蚁诚敢自违三宿,肤寸真祈冒万生。”这两句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以蚂蚁不敢违背自然规律为喻,表达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谦卑与敬畏。同时,通过“肤寸真祈冒万生”强调了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与保护,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也要努力争取生存的机会。

“高涧泉分低涧满,前坡秧接后坡青。”这两句描绘了雨水带来的变化,高处的泉水分流至低处,使得低处的水位得以补充,前坡的秧苗与后坡的青草相连,展现了雨水对大地的滋养与生机的复苏。

最后,“嘉徵有兆吾何虑,坐听流莺出谷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征兆的期待,以及内心的平静与乐观。即使面对未知与挑战,也相信大自然会给予指引,坐在谷中静听流莺的歌声,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与感恩。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农业的重视,还蕴含了对生命、希望与美好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区元晋
朝代:明

区元晋,字惟康。新会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官云南镇南知州,晋福建兴化府同知。著有《见泉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等有传。区元晋诗,以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区越撰《乡贤区西屏集》之《区奉政遗稿》为底本,参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区见泉公遗集》。
猜你喜欢

论诗

诗到三唐已别裁,不图生面近重开。

字能泣鬼无灵气,语必惊人有霸才。

七宝楼台迷片段,九天珠玉障尘埃。

百思索解终难解,安得香山老妪来。

(0)

饲鹤·其一

朱顶元晴旧缟衣,芝田有梦未能归。

区区莫羡潭皋粟,上相从来不要肥。

(0)

江行杂作

深冬未遣放严霜,阳月江行似瘴乡。

雨接日光云断续,秋留树色叶青黄。

烟容醉眼翻宜睡,昼景闲吟转觉长。

舟子落帆祀神福,还呼僮仆泛杯觞。

(0)

军行杂咏·其五

饮马涉河水,水深当马膝。

土团练未坚,周垣筑甫毕。

千里列防戍,岂能寸寸密。

以我晨星稀,当彼飘风疾。

捣虚猝莫御,走险逝何及。

此贼固天亡,翱翔未思出。

养痈虑终决,执尾忧骤失。

握奇有竞絿,沈思耿中夕。

(0)

和东坡石炭·其二

君不见塞南童土樵采断,樵子号寒衣至骭。

方筐拾得马通归,流人翻取名香换。

我观广莫山宛延,上者金银下瑞炭。

单于不知利有孔,但逐水草牛羊散。

土人然石火风腥,夜气神苗更谁看。

五千山荣杂代貉,莫笑岩顽与石悍。

人居未稠地宝閟,谁迁程卓业冶锻。

鹁鸪斑斑胡桃文,贵官烧木论条段。

(0)

赋赠梁星海鼎芬

如锦花开满洛阳,独回松格傲繁霜。

茂陵壁立秋无恙,玉宇高寒梦未忘。

渡海题诗珊树丽,登楼汎酒荔支香。

名山青鬓诚难得,坐看浮云起灭忙。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