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二十七首·其十五》
《偈二十七首·其十五》全文
宋 / 释绍隆   形式: 偈颂  押[元]韵

示现天宫补处身,尧风舜日耀乾坤

今朝共祝南山寿,万国来朝万乘尊。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补处(bǔ chǔ)的意思:指补偿损失或弥补缺陷的行为。

处身(chǔ shēn)的意思:指处于某种环境或境地中,表示身处其中,无法脱离。

今朝(jīn zhāo)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来朝(lái cháo)的意思:指君主或高官显贵亲临朝廷,表示君主的威严和权力。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乾坤(qián kūn)的意思:指天地宇宙,泛指世界万物。

山寿(shān shòu)的意思:指长寿,寿命长久。

示现(shì xiàn)的意思:显露出来,表现出来。

天宫(tiān gōng)的意思:指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比喻极高的地位或美好的境地。

万国(wàn guó)的意思:指世界各国,表示众多国家的集合。

万乘(wàn shèng)的意思:形容辎重车马众多,规模宏大的盛况。

南山寿(nán shān shòu)的意思:指长寿或长命百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绍隆所作的《偈二十七首》中的第十五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赞美。

首句“示现天宫补处身”,以“天宫”象征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补处身”则暗示着诗人作为僧侣,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完善与提升,为实现这一理想境界做出了贡献。这句诗既展现了个人的修行追求,也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次句“尧风舜日耀乾坤”,将古代圣君尧和舜的治世理念比作温暖的阳光和明亮的太阳,照亮了整个天地。这里“尧风舜日”不仅指出了理想的治理模式,更寓意着道德风尚的普遍化和普照人间,使得社会充满和谐与光明。

接着,“今朝共祝南山寿”,表达了对长寿的祝愿,同时也暗含了对长久和平、繁荣社会的期待。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能够共享幸福,共同庆祝生活的美好。

最后,“万国来朝万乘尊”,描绘了一个四海归心、万邦朝拜的理想国家景象。这里的“万国”象征着众多国家,“万乘”则代表了强大的国力和威望。这句诗强调了国家的强大与统一,以及在国际间的崇高地位,体现了诗人对于一个强大、统一、受人尊敬的国家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景,展现了其对道德、和谐、统一与强盛的追求。

作者介绍

释绍隆
朝代:宋

释绍隆(一○七七~一一三六),和州含山(今属安徽)人。九岁出家,十五岁削发,二十岁遇长芦净照禅师。复谒宝峰湛堂准禅师、黄龙死心禅师。得法于圆悟克勤禅师。初住和州开圣禅院,后主彰教寺,迁住平江府虎丘寺。为南岳下十五世。高宗绍兴六年卒,年六十。事见徐林撰塔铭(《续藏经·虎丘绍隆禅师语录》附),《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二有传。今录诗三十二首。
猜你喜欢

赠魏孔渊

皎皎越溪女,奉帚君子堂。

珠翠为首饰,玉颜炫朝阳。

寸帛绣河岳,指间织流黄。

攘袖主中馈,五味荐鼎烹。

有亡一黾勉,浅泳深乃方。

十年采葑菲,一旦为参商。

掩鼻竟逢怒,束缊谁照亡。

蛾眉本招嫉,况乃兼众长。

羡彼厉而騃,端居以专房。

葆尔金玉体,秉心冽冰霜。

铅红畀嫫母,疏布以为裳。

谦谦待诸娣,婉婉奉尊章。

无言藁砧远,愁叹损容光。

白璧污蝇矢,积久自昭彰。

丧茀有勿逐,凤鸣终锵锵。

(0)

伤亲诗·其一

凉风起中堂,蹶我骨肉亲。

蛛丝度空幕,月光照流尘。

鸡亦不肯鸣,天亦不肯晨。

悠悠漆园梦,千载蟪蛄春。

安得东窗日,重照白头人。

(0)

古意

井中有水通天河,井性何曾通浪波。

不知谁作辘轳绠,乱我心绪当奈何。

井底泉,义士志。

昨夜东风怒捲地,井上太行吹不去。

(0)

天雨雪七十日偶晴得葬先妻

雨雪云头散积阴,微晴如下葬棺金。

垂杨终古今朝始,芳草平田此路深。

老去枯骸难独立,春来寒梦日相寻。

剪茅欲结思亭子,与雉同飞不出林。

(0)

出郭

一部新诗一部蛙,夕阳出郭路幽斜。

水边地冷苔生发,山外民贫竹有花。

厖犬上墙嗔过客,牛羊下坂逐归鸦。

谁歌白石南山岸,不是陶家是宁家。

(0)

石峰

莫道爱廉隅,天然骨立殊。

不云秋共老,得月夜非孤。

此脚曾登不,当头颇碍无。

百年吾隐几,为汝有诗逋。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