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十 八 日 景 山 同 舟 作 别 宋 /陈 宓 浓 阴 犹 辨 石 粼 粼 ,百 尺 浑 疑 到 底 冰 。湍 急 宛 乘 银 骑 出 ,身 轻 直 向 碧 霄 凌 。风 前 别 酒 能 禁 几 ,雨 外 征 衣 却 惯 曾 。最 是 萧 萧 霜 叶 动 ,路 回 不 见 笋 舆 凭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尺(bǎi chǐ)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极其卓越。
碧霄(bì xiāo)的意思:指蓝天白云,形容天空清澈明朗。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到底(dào dǐ)的意思:表示追问问题的根本所在,也可用于强调或加强语气。
惯曾(guàn zēng)的意思:指习惯性地、经常地做某事。
粼粼(lín lín)的意思:形容水面闪烁明亮的样子
轻直(qīng zhí)的意思:轻率、不严肃
霜叶(shuāng yè)的意思:形容秋天的寒冷。
笋舆(sǔn yú)的意思:指年轻有为的人或事物,比喻年轻人才蓬勃发展,充满朝气。
湍急(tuān jí)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流速很快。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征衣(zhēng yī)的意思:指战时动员民众,征用衣物供军队使用。
- 翻译
- 茂密的树荫下还能看出石头的纹理,仿佛清澈见底的冰层。
水流湍急如同银色骑兵奔腾而出,身体轻盈直冲向青天云霄。
在风中送别的酒恐怕难以抵挡离愁,而雨中的行装早已习惯潮湿。
最令人心动的是那萧瑟秋风吹动的霜叶,回头望去,已不见竹轿的踪影。
- 注释
- 浓阴:茂密的树荫。
石粼粼:石头的纹理清晰可见。
浑疑:几乎怀疑。
到底冰:清澈见底像冰一样。
湍急:水流湍急。
宛乘:如同乘坐。
银骑:比喻水流如银色骑兵。
碧霄:青天云霄。
风前别酒:在风中送别的酒。
能禁几:能抵挡多少。
雨外征衣:雨中的行装。
惯曾:早已习惯。
萧萧:形容风声或落叶声。
霜叶:秋霜覆盖的叶子。
笋舆:竹制的小车。
凭:依靠,此处指看到。
-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十八日在景山同舟作别时的景色。首句“浓阴犹辨石粼粼”,通过描绘浓密的树荫下依然能清晰看到石头的纹理,展现了环境的幽静和清凉。接着,“百尺浑疑到底冰”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溪流清澈见底,仿佛冰封一般,给人以冷冽之感。
“湍急宛乘银骑出”形象地刻画了水流湍急,如同银色骑兵奔腾而出,动态十足。诗人以“身轻直向碧霄凌”表达自己在舟中轻盈飘逸,仿佛要直上青天的豪情。接下来,“风前别酒能禁几”暗示离别之际,尽管风中饮酒,但愁绪难以抵挡,暗示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
“雨外征衣却惯曾”则写出了诗人对旅途风雨的习以为常,显示出坚韧的性格。最后两句“最是萧萧霜叶动,路回不见笋舆凭”,以秋叶的萧瑟和舟行渐远,表达了诗人目送友人离去,心中那份孤独与期待交织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借景抒怀,既有山水的壮丽,又有离别的哀婉,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叔韶弟赴官钱清
蕞尔钱清镇,兹行正为贫。
九夷犹可处,十室岂无人。
官守毋卑小,城居缓卜邻。
老夫平日事,所至若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