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的《五杂组》系列之二。在诗中,诗人以“五杂组”为题,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意象,描绘了一位使者往返于中原与辽国之间的艰难历程。
“五杂组”,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或是使者所面临的多重挑战。诗中的“封社土”、“往复来”和“使辽虏”等词句,生动地展现了使者在不同地域间穿梭、斡旋的情景。其中,“往复来”不仅指空间上的移动,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任务的反复,体现了外交工作的不易与艰辛。“使辽虏”则直接点明了使者所承担的使命,即与敌对政权进行交流或谈判,这无疑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
“不获已,拜阳虎”,这句话表达了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使者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或策略,这里的“阳虎”可能是一个比喻,暗示了在外交活动中可能需要做出的妥协或让步。整个诗句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坚持并存的情感,既是对当时复杂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使者忠诚与智慧的赞颂。
综上所述,孔平仲的《五杂组》(其二)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巧妙的意象,展现了古代外交官在异域他乡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以及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为顾备九孝廉寄题补溪芙蓉庄
涉江未采江南香,长歌为咏芙蓉庄。
芙蓉庄新梅里古,远隔春申黄歇墅。
虞山东去补溪西,客来问花先访溪。
污泥不染波如划,君家世世原清白。
阳冰作吏在缙云,君家邻县称神君。
剧盗就诛同斩草,御史书功上上考。
一麾出守即本州,惜哉未展平生筹。
流传别业重乡里,一树相思常结子。
祠堂霜露荐蘋蘩,平泉偶筑尚书园。
尚书诗编《红豆集》,不记谁种鹦鹉粒。
转电光阴感岁华,芙蓉仍作故园花,折花笑问芙蓉主,花谱何如治县谱。
宿借秋阁
夜树辨虚窗,月色犹在岭。
暗泉落寒滴,近竹摇碎影。
涎蜗四壁乾,露鹤一声警。
清话强僧陪,跋烛趣更秉。
藤榻初著膝,梦游恍屡省。
疥缀游客诗,古尘黯弗屏。
安得白社人,对案写清景。
峥嵘抱冬心,松雪皓耿耿。
破冻上霄梯,天地极清冷。
秋风日夜深,幽趣当续领。
题同年汪谨堂尚书临黄庭内景经卷后
墨花四照云生壁,玉版笺凝冰雪色。
一粒丹砂九转成,抽毫直接神仙迹。
宣和题字何足疑,世有识者当心知。
且喜神物在人世,得公妙笔能传之。
想公下笔时,不知笔在手。
临池恍惚灵境开,中有洞天名小有。
紫微南岳坐琼台,列侍蓉冠鸣佩玖。
金环约臂两青童,采采琪花斟玉酒。
忽然墨雨飞空来,元气荡胸风入肘。
方圆自我结构遗,不系若惊神独守。
此书后出千余年,遂与《黄素》争后先。
前辈见之应避席,世间石本空雕镌。
我生愿作主书史,鍊骨未成将老矣。
可得从公乞数行,往问山中许道士。
《题同年汪谨堂尚书临黄庭内景经卷后》【清·陈浩】墨花四照云生壁,玉版笺凝冰雪色。一粒丹砂九转成,抽毫直接神仙迹。宣和题字何足疑,世有识者当心知。且喜神物在人世,得公妙笔能传之。想公下笔时,不知笔在手。临池恍惚灵境开,中有洞天名小有。紫微南岳坐琼台,列侍蓉冠鸣佩玖。金环约臂两青童,采采琪花斟玉酒。忽然墨雨飞空来,元气荡胸风入肘。方圆自我结构遗,不系若惊神独守。此书后出千余年,遂与《黄素》争后先。前辈见之应避席,世间石本空雕镌。我生愿作主书史,鍊骨未成将老矣。可得从公乞数行,往问山中许道士。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8367c6a79e9062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