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在前往陵墓祭祀途中,以次韵的形式回赠给周松露亚卿的四绝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先祖的追思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作为臣子对于国家与君王责任的深刻理解。
“曾于秋夕奉明禋”,诗句开篇即描绘了诗人曾经在秋季的夜晚,恭敬地参与祭祀活动的情景。“奉明禋”指的是一种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又向西陵拥佩绅”,接着描述诗人再次前往西陵,身着礼服,庄重地参与祭祀。这里的“西陵”通常指的是陵墓所在地,而“佩绅”则代表了穿着正式的服饰,进一步强调了仪式的庄重与严肃。
“私禫几时还国禫”,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祭扫(私禫)与国家祭扫(国禫)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或许在反思,何时能将对先人的私人祭扫与国家对先贤的集体纪念相结合,体现出一种对家族荣誉与国家利益的平衡考量。
“极知为子愧为臣”,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份的深刻自省。作为儿子,他深知自己对先祖的祭扫是应尽之责;同时,作为臣子,他也意识到自己对于国家的贡献与忠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既体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交织,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李东阳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对于家族传统、个人责任以及国家大义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姜君锡过予作
君家篆江侧,秀屏当户开。
知是神仙人,胡为尘世来。
黄氛缁素车,皂盖冒朱埃。
以兹谢民役,返耕白云隈。
少小稽古昔,中式得此阶。
亦知慎官服,奈与寸心违。
欲往昧前算,欲止递成哀。
繄予丘壑士,谛此良用骇。
因陈接淅义,颇究蓬矢怀。
我固互相发,君固耿难回。
丈夫志四海,好念济川才。
嗟彼长沮徒,泛泛岂根荄。
至终南
泥泞抵终南,迷蒙失山色。
指点太平宫,崔嵬白云极。
不暇自抖擞,冒雨且综核。
凭高瞷村落,嘉树万重黑。
此地索灵异,气候故不测。
旦日云气消,嫩碧竞寰域。
绿草弥望浮,波光与山逼。
迤逦白鸟来,涤荡千虑息。
宿性喜丘壑,跻攀易筋力。
深秋事佳游,长歌厌轻默。
早晚幽卜筑,终以卧斯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