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愁·其一》
《寄愁·其一》全文
明 / 梁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感(bǎi gǎn)的意思:形容心情复杂,感慨万千。

别却(bié què)的意思:指相互分离、离别、告别。

尘寰(chén huán)的意思:指尘世间的繁华纷扰、喧嚣浮躁的世界。

感生(gǎn shēng)的意思:互相影响、相互感动。

隔断(gé duàn)的意思:

[释义]
(动)阻隔,使断绝。
[构成]
动补式:隔〈断
[例句]
高山大河不能隔断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和往来。(作谓语)

共同(gòng tóng)的意思:共同指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同的特点、目标、利益等。

落尘(luò chén)的意思:指名声犹如落在尘土上,不久就会消失无踪。形容名声不久就会被遗忘或淡忘。

蓬山(péng shān)的意思:形容山势雄伟、高耸入云。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同行(tóng háng)的意思:指同行业的人,同一行业的从业者。

仙班(xiān bān)的意思:指仙人的队伍或仙人的聚会。

瑶台(yáo tái)的意思:指高台、高阶,也用来形容高贵、尊贵的地位或身份。

一落(yī luò)的意思:形容落差极大,从高处落下来

鉴赏

这首诗《寄愁(其一)》由明代诗人梁宪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从仙境回归尘世后的复杂心情。

首句“别却蓬山不记程”,以“蓬山”象征仙境,表达了诗人离开仙境时的模糊记忆,暗示了仙境与尘世之间的距离感。接着,“仙班犹忆共同行”一句,回忆起在仙境中与同伴共处的美好时光,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之情。

转折点在于“如何一落尘寰后”,诗人用“一落尘寰”形象地描述了从仙境到尘世的转变,强调了这种转变的突然性和不可逆性。最后一句“隔断瑶台百感生”,则表达了诗人因这一转变而产生的复杂情感,仿佛被瑶台(仙境的象征)隔绝,内心涌动着百般感慨,既有对仙境的怀念,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仙境与尘世的不同,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转变,深刻揭示了人生境遇变化带来的内心波澜,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作者介绍

梁宪
朝代:明

梁宪(一六二四—一六八三?),字绪仲。东莞人。明思宗崇祯间任推官。后栖隐罗浮。著有《梁无闷集》、《黄冠闷语》。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二。梁宪诗,以北京图书馆藏清初刻本《梁无闷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和马太守五首·其四五老峰

不到匡庐今几年,幽亭纵目意茫然。

苍颜想像重湖外,翠色参差落照前。

润泽为霖功及物,坚高作柱势参天。

使君笔墨真能赋,不必须凭绘画传。

(0)

跋王荆公题燕侍郎山水图

相君开卷忆江东,彷佛钟山与此同。

今日还为一居士,翛然身在画图中。

(0)

京居

冷官仍白发,陋巷足青苔。

弥月不书刺,经时长覆杯。

未能依涧壑,空欲远尘埃。

聊作支离况,诗成祗自咍。

(0)

白月池

凿池待明月,池成月自来。

一从幽人去,明月来几回。

乳窦走龙蛇,断崖激琼瑰。

安得藉磐石,泛我瘿木杯。

(0)

答任师中

石城山下居,草草已经岁。

终日对山吟,何尝问阴霁。

自知有义命,百事安拙计。

每蒙亲朋念,尺书来者继。

岂徒问寒温,亦惑慰穷滞。

惟公见爱心,不逐时情替。

亲迂老匠笔,特枉长吟惠。

良金岂雕刻,文锦自灿丽。

太羹充馁肠,灵药去昏翳。

所得适所怀,拜赐敢不励。

诗骚久寂寞,俗士鲜缉缀。

公常得之深,豪赡有规制。

顷闻湖州祸,文字倦且废。

朝廷极仁恕,风俗当训厉。

终令服宽典,不忍投四裔。

吾侪今唱酬,正可颂治世。

况当导情性,无自取罪戾。

敢于韶濩前,率尔献郑卫。

(0)

醉仙

曾共诸仙宴紫微,金钟插羽疾于飞。

醉魂已望三山去,犹整华冠齐羽衣。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