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云藉草色,檐月徙松阴。
《孝感道中托宿观音庵》全文
-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在观音庵托宿时的所见所感,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首联“为客倦秋暮,投僧忽夜深”,诗人以“为客”自居,表达了旅途劳顿、身心俱疲的状态,而“秋暮”则点明了季节和时间,营造出一种萧瑟、寂寥的氛围。“投僧”二字透露出诗人对安宁、避世生活的渴望,“忽夜深”则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对夜晚突然降临的意外与无奈。
颔联“台云藉草色,檐月徙松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幽深。云彩映照在草地上,赋予了大地一抹柔和的色彩;月光洒在松树上,使得树影摇曳生姿。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颈联“过去空陈迹,归来违素心”,诗人反思过往的经历,感叹它们已成过眼云烟,无法追回。同时,表达了对回归本真、保持初心的渴望,但现实却往往与理想相违背,流露出一丝无奈与遗憾。
尾联“此时猿与雁,并是助沾襟”,诗人将情感寄托于自然界的动物——猿猴与大雁。它们的哀鸣与飞翔,似乎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他不禁泪湿衣襟。这一句以景结情,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旅途中复杂的心境变化,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