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浮 屠 道 郭 云 游 宋 /王 之 道 何 必 袁 州 去 ,尘 尘 小 释 迦 。一 筇 非 外 物 ,四 海 即 吾 家 。晓 色 霜 还 重 ,秋 容 菊 正 华 。此 行 良 不 恶 ,冬 笋 已 排 牙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恶(bù è)的意思: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尘尘(chén chén)的意思:尘土、灰尘。比喻世俗、尘世间的事物。
冬笋(dōng sǔn)的意思:形容事物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显露出优秀的品质或才能。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排牙(pái yá)的意思:指人的牙齿齐整、整齐划一。
秋容(qiū róng)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或气质在秋天时显得特别美丽或高贵。
释迦(shì jiā)的意思:指佛陀释迦牟尼,也用来比喻智慧卓越、悟性高超。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外物(wài wù)的意思:指外表的东西或物质财富。
吾家(wú jiā)的意思:指自己的家庭。
晓色(xiǎo sè)的意思:指黎明时分的天色,也用来形容非常早的时间。
- 翻译
- 何必一定要去袁州,像尘埃中的小释迦。
一根竹杖并非身外之物,四海之大就是我的家。
早晨的景色中霜气更浓重,秋天的菊花正盛开。
这次行程确实不错,冬笋已经长出了新芽。
- 注释
- 何必:何必一定要。
袁州:古代地名,今江西宜春一带。
尘尘:形容微小如尘埃。
小释迦:指佛教中的释迦牟尼,此处可能借指修行者。
筇:竹杖。
非外物:不是指身外的东西,可能象征内心的寄托。
四海:代指天下或广阔的世界。
吾家:指诗人的内心世界或精神家园。
晓色:早晨的景色。
霜还重:霜气更加浓厚。
秋容:秋天的景象。
菊正华:菊花正值盛开。
良不恶:非常好,不错。
冬笋:冬季生长的竹笋。
排牙:比喻竹笋冒出地面,形象生动。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送浮屠道郭云游》。诗中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胸怀四海的情怀和境界。
“何必袁州去,尘尘小释迦。” 这两句开篇便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去袁州?而后面的“尘尘”指的是佛教中的尘世,"小释迦"则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这里诗人通过提问和引用佛教用语,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态度。
接着,“一筇非外物,四海即吾家。” 这两句中,“一筇”指的是禅宗中的坐具,也象征着修行者的精神状态。"非外物"意味着这种心境不受外界干扰,而"四海即吾家"则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广阔胸怀,认为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家园。
“晓色霜还重,秋容菊正华。”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天早晨的景象。“晓色”指的是清晨的颜色,“霜还重”则是形容露水凝结成霜,还未完全消散。"秋容菊正华"中,“秋容”指的是秋天的面貌或风光,而“菊正华”则是说菊花正在盛开之时。
最后,“此行良不恶,冬笋已排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此次旅行的满意和欣赏。“此行”指的是此次的旅途,“良不恶”意味着这次旅程很好,不可恶。"冬笋已排牙"则是说冬天的小竹shoots已经开始排列成行,形象地描绘出一种生机与希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禅宗文化的融合,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胸怀广阔的心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