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访采石臻山主不遇·其一》
《访采石臻山主不遇·其一》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略无(lüè wú)的意思:稍微没有、稍有不足

人意(rén yì)的意思:人们的意愿或心意。

人公(rén gōng)的意思:指人物中的主要角色或主角。

入门(rù mén)的意思:指初学者刚开始学习某个领域或技能的阶段。

山童(shān tóng)的意思:山中的孩子,比喻不谙世事的人或幼稚的人。

相同(xiāng tóng)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物在质量、能力等方面相差不多,无法分出高下。

眼中(yǎn zhōng)的意思:眼睛里的中心,指非常重视、看重的对象。

一事(yī shì)的意思:指做事没有任何成果,一无所获。

主人(zh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权力、地位或掌握主动权的人。

主人公(zhǔ rén gōng)的意思:指在事物、事件中起主要作用或者受到主要关注的人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未遇主人的拜访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访客与环境、山童之间的微妙互动。首句“入门不见主人公”,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访者未能遇见主人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接着,“座具袈裟在眼中”一句,巧妙地将视线引向了室内,暗示主人虽不在场,但其宗教身份或某种精神追求依然存在,通过座具上的袈裟得以体现。

“更有山童会人意”则进一步深化了场景的氛围,山童虽为次要角色,却能理解访者的意图,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最后,“略无一事许相同”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收尾,既是对前文情景的总结,也暗含了对生活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感慨,让人回味无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访者与非预期的环境、人物之间的互动,以及在未遇主人的情况下,仍能感受到的深刻情感和哲思,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秋园十首·其七

以管窥能几,深疑甘石经。

日中开叠晕,天午见孤星。

赤地兼秦晋,流人尽梗萍。

海隅今得雨,稽首谢高冥。

(0)

病中承彭子安见过别后奉怀

度岭年殊少,轩车满路光。

病中吾见汝,秋后客何乡。

伏枕违清论,开篇得妙方。

愈风文檄在,继述有诸郎。

(0)

嘉鱼二首·其一

嘉鱼潜石穴,终岁气常寒。

本欲承珠露,宁知上玉盘。

有无通雅咏,咫尺隔风湍。

未必名为累,隆冬泽易乾。

(0)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二十五

已歇霏霏雨,初回习习风。

日车朝渐北,斗柄夜方东。

大梦过前事,长愁到老翁。

羁栖频度岁,只欠狱门中。

(0)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六

南生期免戮,葛相戒求闻。

一自违丹阙,唯知恋白云。

蝉无遮噪叶,豹有害身文。

将老婴缧绁,深惭父母坟。

(0)

石湖观梅花分得动字柬罗仲恭罗显哉兼怀湖主人罗澹峰

溪西千树当时种,数尺枝条柔可弄。

不踏湖堤向一年,已觉繁花密无缝。

经过昨日此匆匆,两夕怀思不堪诵。

栽花主人隔千里,花下扁舟与谁共。

虬髯逸兴迥不群,公子翩翩复殊众。

折简相招到石床,新醅不惜开银瓮。

远方英俊兼秦越,满座雄谈杂嘲讽。

是时霜后积水清,湖西滉漾波光动。

四山开朗有佳色,孤屿萧疏欲含冻。

共誇密雪赋梁园,复讶行云入荆梦。

幽光漠漠去岸高,素色鳞鳞压枝重。

拂衣屡爱轻瓣飞,行杯更遣浓香送。

逆风十里气尚满,沿流百步溪犹壅。

高天可厌白日坠,厨人未报清尊空。

老夫短棹欲早归,上客班骓亦停鞚。

开笺意思已潦倒,下笔词章乃狂纵。

寄谢梅花勿笑人,繇来韵险难为用。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