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渡头(dù tóu)的意思:渡头是指河流或水域的边缘,也可以指渡口的一端。在成语中,渡头比喻事情的关键时刻或转折点。
寂寥(jì liáo)的意思:寂寥指的是孤独、冷清、寂寞无人的状态。
来去(lái qù)的意思:表示人或事物的到来和离去。
鹿门(lù mén)的意思:指高明的人才,也指有很高的地位或者权力的人。
庞公(páng gō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庞大宏伟,规模巨大。
栖隐(qī yǐn)的意思:栖息隐居,不愿显露身份或才能。
沙岸(shā àn)的意思:指沙滩或岸边,比喻危险的处境或困难的境地。
山寺(shān sì)的意思:山寺是指位于山中的寺庙,也可以用来比喻僻静、幽深的地方。
松径(sōng jìng)的意思:林中狭窄的小路
惟有(wéi yǒu)的意思:只有,仅有
烟树(yān shù)的意思:指烟雾缭绕的景象,也用来形容大火燃烧时升起的浓烟。
岩扉(yán fēi)的意思:指坚硬的石门。
隐处(yǐn chǔ)的意思:隐蔽的地方或隐藏的位置。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渔梁(yú liáng)的意思:渔梁是指渔夫在河边搭建的木架子,用来放置渔网,用以捕鱼。这个成语比喻利用别人的劳动成果或者依靠他人的功劳。
自来(zì lái)的意思:自从以前到现在一直如此,自然而然
- 注释
-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喧:吵闹。
余:我。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拒绝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 翻译
-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野晚归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返璞自然、隐逸生活的情怀。
“山寺钟鸣昼已昏”一句,以山寺的钟声为背景,营造出一个日暮时分的氛围。钟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使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和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渔梁渡头争渡喧”则描绘了一群渔民在渡口急于过河的情景,与前面的宁静氛围形成对比,显示了生活中的忙碌与紧迫。
“人随沙路向江村”,诗人观察到行人沿着沙土小路向着江边的村落走去,这里的人们似乎都有自己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内心却是宁静和淡泊的。
“余亦乘舟归鹿门”表明诗人自己选择了乘船返回鹿门,鹿门在这里象征着一个隐逸的世界,也是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鹿门月照开烟树”,则描绘了一幅夜晚鹿门山下的景色。月光洒落,穿透了树木间飘渺的云雾,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清新的气氛。
“忽到庞公栖隐处”一句,让人联想到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突然来到了传说中的古代隐士庞公所居之地。这里的“忽到”,体现了诗人的偶遇和惊喜,也反映出他对自然界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则描绘了一种深山中的静谧与孤独。岩石作为门扉,松树成行,形成一条通往幽深之处的小径。这份寂寥和幽深,只有那些懂得享受宁静生活的“幽人”会在夜色中来去。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与自然合一的心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日晚出郡效
暝色生平野,乔林动远风。
虫鸣古道迥,月白戍楼空。
岁月悲欢异,山川今古同。
荒城见摇落,未免泣途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