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木兰花令.四时词》
《木兰花令.四时词》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词  词牌: 木兰花令

春云阴阴雪欲落。东风和冷惊帘幕

渐看远水绿生漪。未放小桃红入萼。

佳人瘦尽雪肤肌。眉敛春愁知为谁。

深院无人剪刀响。应将白纻春衣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纻(bái zhù)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文章深奥难懂。

春云(chūn yún)的意思:春天的云彩。比喻美好的景象或充满希望的事物。

春衣(chūn yī)的意思:指春天穿的衣服,比喻美好的事物或者令人愉悦的事物。

春愁(chūn chóu)的意思:指因思念、忧虑或无法实现的愿望而感到忧愁。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佳人(jiā rén)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也可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景色。

帘幕(lián mù)的意思:指帷幕、帘子,也比喻掩饰、隐藏。

水绿(shuǐ lǜ)的意思:形容水的颜色透明而清澈。

桃红(táo hóng)的意思:指桃花的颜色,也用来形容红润、艳丽的颜色。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小桃(xiǎo táo)的意思:指年纪小而聪明、机灵的孩子。

雪肤(xuě fū)的意思:形容皮肤白皙如雪。

阴阴(yīn yīn)的意思:形容阴暗、阴森、阴沉的样子。

云阴(yún yīn)的意思:指云彩遮蔽阳光,使天空显得阴沉。

鉴赏

这首宋词描绘了春天即将来临之际的景象。"春云阴阴雪欲落",寥寥几笔勾勒出阴沉的云层中雪花飘落的预兆,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清冷的氛围。"东风和冷惊帘幕",东风带着寒意吹动窗帘,似乎在唤醒沉睡的春天。

接着,词人观察到远处水面泛起绿色涟漪,"渐看远水绿生漪",暗示着冰雪消融,生机开始复苏。然而,"未放小桃红入萼",意味着桃花尚未完全绽放,春天的色彩还未充分展现。

"佳人瘦尽雪肤肌",通过佳人的形象,表达了春天来临但又带着一丝凄美的感觉,她的肌肤如雪般苍白,春愁满面不知为谁而生。"眉敛春愁知为谁",进一步揭示了佳人内心的愁绪,不知所为何事。

最后,"深院无人剪刀响,应将白纻作春衣",以深院寂静无声,只有剪刀裁制春衣的声音,暗示着虽然春天已至,但人们还在为新季节的到来做准备,也暗含着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渐进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与生活气息,展现了宋词婉约含蓄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唐多令

双泪滴花丛。一身惊断蓬。尽当年、剩月零风。

虚把玉颜临镜也,浑不似,旧时红。笺粉砑芙蓉。

金窠小篆封。恨书回、忒煞匆匆。

别有心情难寄与,凭说向,欲归鸿。

(0)

师师令.题裙

冰绡雾縠。称楚宫纤玉。

称心花样称身裁,教抹作、水云微绿。

淡淡海棠红一簇。配雪蕉横幅。麝脐龙脑犹嫌俗。

略薰些沉速。藕丝风飐五铢轻,都不似、尘凡妆束。

别绣宝斓金缕蹙。供如来金粟。

(0)

柳枝词·其六

六月浓阴系画船。荷花香到水亭前。

轻雷又送东南雨,摇动青青一树烟。

(0)

江神子.浴佛日喜雨

阿香油壁碾轻车。电光加。掣金蛇。

一夜甘霖、普济万千家。

今岁麦秋知有望,民之乐,乐无涯。

新荷闹雨听鸣蛙。绿阴遮。暗窗纱。

晓起钩帘、残溜滴檐牙。

人向画栏干畔立,罗衫薄,受风斜。

(0)

阳台路.赋得“手倦抛书午梦长”,效柳耆卿体,并次其韵

未天晚。耐困人昼永,诗书抛乱。

掩纱厨、隐几南窗,神逐水沉香远。

莲漏丁丁,一枕梦游,柳憨花暖。曾经惯。

旧路儿、桃源前度人散。

怅望碧溪流水,好梦醒、难抬倦眼。

细思量处,又惹下、暗愁无限。

人何在、风裳水佩,剩有绿阴幽馆。

无端鸟语惊回,从何消遗。

(0)

点绛唇.题朱葆瑜女史锄月种梅图

月满风清,晴香乍试花心净。

荷锄幽径,疏密安排定。花压栏干,翠袖和香凭。

天如镜。横斜掩映。有个人相称。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