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仍此水,世界竟何年。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阊阖(chāng hé)的意思:形容声音喧哗、繁杂。
东海(dōng hǎi)的意思:指东方的大海,也泛指东方。
而今(ér jīn)的意思:表示现在,目前,如今。
横折(héng zhé)的意思:指事情发展或进展出现阻碍或变故。
今月(jīn yuè)的意思:本月;这个月
洒泪(sǎ lèi)的意思:洒泪是指流泪、哭泣。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世界(shì jiè)的意思:指在世界上无人能敌。
血痕(xuè hén)的意思:指血迹,也用来比喻残酷的战斗或激烈的斗争留下的痕迹。
一圆(yī yuán)的意思:指完整、圆满、完全。
增城(zēng chéng)的意思:增加城池的意思,比喻扩大势力、增强实力。
- 鉴赏
这首诗名为《五月十三夜江行望月》,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于五月十三夜晚在江上行舟时,仰望明月的情景,充满了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沉思考。
首句“洒泪填东海,而今月一圆”,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仿佛在说,曾经有多少泪水洒向大海,如今却只能看到一轮圆满的明月。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隐含着对历史沧桑的感叹。
接着,“江流仍此水,世界竟何年”两句,诗人将目光从天空转向脚下流淌的江水,又转而思考广阔的世界。这两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江水依旧,但世界却在不断变化,不知下一个“何年”会是什么景象。
“横折山河影,谁攀阊阖天?”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宇宙的探索。山河的倒影在水中横折,仿佛是自然界的奇妙画卷。而“阊阖天”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门,这里用以象征宇宙的高远和神秘。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谁能攀登那通往天际的门户?这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的体现。
最后,“增城高赤嵌,应照血痕殷。”增城和赤嵌都是地名,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处之地或其想象中的某个地方。这两句诗通过“血痕殷”这一形象的描绘,暗示了历史的痕迹和战争的残酷。即使是在如此高耸的增城之上,那斑驳的血迹依然清晰可见,提醒着人们历史的沉重和生命的脆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以及宇宙奥秘的感悟,既有对过往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好奇,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