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月十三夜江行望月》
《五月十三夜江行望月》全文
清 / 黄遵宪   形式: 五言律诗

洒泪东海而今一圆

江流仍此水,世界竟何年。

横折山河影,谁攀阊阖天?

增城高赤嵌,应照血痕殷。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阊阖(chāng hé)的意思:形容声音喧哗、繁杂。

东海(dōng hǎi)的意思:指东方的大海,也泛指东方。

而今(ér jīn)的意思:表示现在,目前,如今。

横折(héng zhé)的意思:指事情发展或进展出现阻碍或变故。

今月(jīn yuè)的意思:本月;这个月

洒泪(sǎ lèi)的意思:洒泪是指流泪、哭泣。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世界(shì jiè)的意思:指在世界上无人能敌。

血痕(xuè hén)的意思:指血迹,也用来比喻残酷的战斗或激烈的斗争留下的痕迹。

一圆(yī yuán)的意思:指完整、圆满、完全。

增城(zēng chéng)的意思:增加城池的意思,比喻扩大势力、增强实力。

鉴赏

这首诗名为《五月十三夜江行望月》,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于五月十三夜晚在江上行舟时,仰望明月的情景,充满了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沉思考。

首句“洒泪填东海,而今月一圆”,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仿佛在说,曾经有多少泪水洒向大海,如今却只能看到一轮圆满的明月。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隐含着对历史沧桑的感叹。

接着,“江流仍此水,世界竟何年”两句,诗人将目光从天空转向脚下流淌的江水,又转而思考广阔的世界。这两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江水依旧,但世界却在不断变化,不知下一个“何年”会是什么景象。

“横折山河影,谁攀阊阖天?”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宇宙的探索。山河的倒影在水中横折,仿佛是自然界的奇妙画卷。而“阊阖天”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门,这里用以象征宇宙的高远和神秘。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谁能攀登那通往天际的门户?这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的体现。

最后,“增城高赤嵌,应照血痕殷。”增城和赤嵌都是地名,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处之地或其想象中的某个地方。这两句诗通过“血痕殷”这一形象的描绘,暗示了历史的痕迹和战争的残酷。即使是在如此高耸的增城之上,那斑驳的血迹依然清晰可见,提醒着人们历史的沉重和生命的脆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以及宇宙奥秘的感悟,既有对过往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好奇,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
朝代:清   字:公度   籍贯:汉族客家   生辰: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猜你喜欢

凿径

茅庵将已就,取径透柴门。

渐剔污泥净,平添怪石蹲。

雪埋留虎迹,雨过长苔痕。

让竹微成曲,还惊古道存。

(0)

对月

雪岭孤松老,曹溪滴水寒。

谁知今夜月,犹是昔时看。

(0)

寄杨君谦二首·其二

吏隐千年远,南峰事竟同。

鉴容依石水,熏佩度花风。

林霭床头湿,崖泉厨下通。

纷纷尘世念,不入此山中。

(0)

春日·其二

雨馀芳草香,风起游丝动。

幽禽四五声,说破春眠梦。

(0)

游天龙寺

群山江上走蜿蜒,直引潮声到寺前。

楼阁下头生雨气,树林高处出香烟。

流传只守千家钵,受用单承一指禅。

白发老僧东塔住,自言将及赵州年。

(0)

题风雪归庄图

北风号枯林,寒云没西岭。

归翁雪满笠,欲渡愁日暝。

孤舟断矶下,惊浪无时静。

遂令世外人,感此画中景。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