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笾豆(biān dòu)的意思:指小而不值钱的东西或事物。
赐休(cì xiū)的意思:给予休息,准许休假
杪秋(miǎo qiū)的意思:指秋季的末尾或最后一段时间。
末冬(mò dōng)的意思:指冬季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
时季(shí jì)的意思:指适宜的季节或时机。
黍稷(shǔ jì)的意思:黍稷是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也代表着农业丰收和国家富饶的象征。
送神(sòng shén)的意思:送别或祭祀神明。
土王(tǔ wáng)的意思:指在某一特定领域或地区中非常有声望和影响力的人物。
一周(yī zhōu)的意思:一周指的是一周的时间,也可以表示整体、全面。
- 翻译
- 春天的尾声紧接冬日的终结,夏天的将尽连接秋天的深处。
土地之王在四月受祭,一年四季至此完整循环。
- 注释
- 春末:春季的结束时期。
冬暮:冬季的末尾。
徂夏:进入夏天。
杪秋:深秋,秋末。
土王:指土地之神或象征自然力量的王。
四月:具体的祭祀月份。
黍稷:黄米和小米,古代常用于祭祀。
笾豆: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放食物的两种礼器,笾通常指竹制的,豆指木制或陶制的。
宜收:应当被收拾起来。
送神:祭祀结束,送走神灵的仪式。
有乐:伴随着音乐。
神其赐休:祈求神灵赐予安宁或休憩。
- 鉴赏
这首诗是古代祭祀活动中的送神曲,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顺应和对神灵的崇拜。诗中通过“春末冬暮,徂夏杪秋”四个季节的转换,勾勒出时间的轮回和自然的循环,展现了古人对宇宙规律的认识。
“土王四月,时节一周”则强调了农业社会中季节更替与农事活动紧密相连的特点。"黍稷已享,笾豆宜收"中的"黍稷"和"笾豆"都是祭祀用品,表明到了收获时节,也是人们感谢神灵赐福的时候。
最后两句“送神有乐,神其赐休”体现了人与神之间的交流,人们通过音乐和仪式来送别神灵,并期待神灵给予安宁和恩惠。整首诗通过对季节更替的描述和祭祀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敬畏自然、顺应时令的宗教情感和社会理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长安道
长安在何许,定鼎燕蓟北。
周道千里平,商邑四方极。
金台玉垒何雄哉,重关设险从天来。
黄道祥光直南见,紫微中宫正北开。
天连阁道星辰拱,日射觚棱金碧耸。
百尺文楼五凤飞,九重魏阙双龙拥。
长乐钟声曙色寒,千官剑履集朝端。
龙函捧敕颁三殿,象辇驼琛响八銮。
皇家制度超前古,文物声名播寰宇。
白雉遥闻贡越裳,龙媒又见来西土。
太平治道轶唐虞,彬彬多士皆文儒。
扬雄已奏甘泉赋,司马还陈封禅书。
葱茏王气浮丹扆,承露金茎矗云起。
紫禁彤墀月似银,玉河金水花如绮。
九陌香尘拂面飞,鸣珂初散午门西。
王侯第宅施行马,公子园亭争斗鸡。
王侯公子多如雨,大道青楼联戚里。
玉笙吹月凤双飞,绣幕围春鹦并语。
雕鞍宝盖日过从,片言出口生华风。
始见金张初赐第,俄闻卫霍又旌功。
六街三市相连络,佛舍飞甍绚丹雘。
百货都归大内东,人才尽入平津阁。
御史台前乌欲啼,将军营里马频嘶。
教坊夜月人如玉,上苑春风锦作畦。
风光节物年年在,万世河山长不改。
罢官廷尉自书门,迁仕中丞弥映彩。
莫言李广不封侯,谁惜冯唐易白头。
青史功名今已矣,江湖高起见京楼。
《长安道》【明·童轩】长安在何许,定鼎燕蓟北。周道千里平,商邑四方极。金台玉垒何雄哉,重关设险从天来。黄道祥光直南见,紫微中宫正北开。天连阁道星辰拱,日射觚棱金碧耸。百尺文楼五凤飞,九重魏阙双龙拥。长乐钟声曙色寒,千官剑履集朝端。龙函捧敕颁三殿,象辇驼琛响八銮。皇家制度超前古,文物声名播寰宇。白雉遥闻贡越裳,龙媒又见来西土。太平治道轶唐虞,彬彬多士皆文儒。扬雄已奏甘泉赋,司马还陈封禅书。葱茏王气浮丹扆,承露金茎矗云起。紫禁彤墀月似银,玉河金水花如绮。九陌香尘拂面飞,鸣珂初散午门西。王侯第宅施行马,公子园亭争斗鸡。王侯公子多如雨,大道青楼联戚里。玉笙吹月凤双飞,绣幕围春鹦并语。雕鞍宝盖日过从,片言出口生华风。始见金张初赐第,俄闻卫霍又旌功。六街三市相连络,佛舍飞甍绚丹雘。百货都归大内东,人才尽入平津阁。御史台前乌欲啼,将军营里马频嘶。教坊夜月人如玉,上苑春风锦作畦。风光节物年年在,万世河山长不改。罢官廷尉自书门,迁仕中丞弥映彩。莫言李广不封侯,谁惜冯唐易白头。青史功名今已矣,江湖高起见京楼。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0667c6cebcec2e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