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念庵诗次之·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所作,题为《读念庵诗次之(其一)》。诗人通过对“真静”与“动不消”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真静应知动不消",强调即使在最寂静的时刻,生命的活力和运动依然存在,暗示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宇宙规律。接下来的“冰霜雷雨总清霄”,将自然界的极端天气与深夜的宁静相对照,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立统一的主题。
“吹镫灭影形还在”描绘了一个深夜场景,灯火摇曳,光影消失,但实体形态依然留存,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即使表面的影像消失,本质犹在的意象。最后,“炯炯三更伴寂寥”以深夜的明亮星辰——炯炯三更,陪伴着寂寥的夜晚,寓意着即使在孤独中,内心的精神世界也能独自璀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凝练,通过自然景象揭示了关于生命、动静、存在与寂寥的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探芳信.题吴江陶莘农茂才《耘经既耕还读图》
鸟声不住。布谷催耕,提壶携酒。
正一年春及,芳辰漫辜负。
北陌南阡青无限,刚是扶犁候。
莫评量、木橘千头,渭川千亩。清福能消受。
看木叶秋飘,池波春皱。如此园亭、容我读书否。
蟾光许现团圞相,吾佛无量寿。
望江南,一发青山依旧。
僮归
僮沈仆于钱,乃祖父以来。
父衍忤我祖,遣去辞其侪。
卅年数飘转,担薪鬻官街。
一日我父起,秋风扫庭槐。
我旁见僮父,泥首堂南阶。
自言有此儿,多病奴已衰。
谅当委沟壑,乞主怜孤孩。
僮留父竟去,去去不复回。
明旦忽有耗,溘然随黄埃。
鹊踏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评话
雨滴梅梢,雪消蕙叶,入春难得今宵暇。
倩他银甲凄清,铁拨纵横,声声迸碎鸳鸯瓦。
依稀长乐夜乌啼,分明湓浦邻船话。腕下。
多少孤城战马。一时都作哀湍泻。
今日黑闼营空,尉迟杯冷,落叶浮清灞。
百年青史不胜愁,两行银烛空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