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遥穿绿雪,叶乱扫红裙。
醉后诗竿字,萧萧插暮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竹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深处留客之处的静谧与生机。
首句“客来何处酌”,开篇即设悬念,引人入胜。客人来访,却不知在何处设酒相迎,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期待的氛围。接着,“林竹霭纷纷”一句,通过“纷纷”的雾气,形象地描绘了竹林的朦胧之美,仿佛整个竹林都被一层轻纱覆盖,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尽日无人见,有时啼鸟闻”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竹林的寂静与空灵。白天里,竹林中或许只有偶尔传来的一两声鸟鸣,打破了这份宁静,但很快又归于沉寂,展现出竹林的孤寂与清幽。
“厨遥穿绿雪,叶乱扫红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竹林中的景象描绘得生动有趣。这里,“绿雪”形容竹叶的翠绿如雪,而“红裙”则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竹叶随风舞动时的景象,仿佛是穿着红裙的女子在翩翩起舞,充满了诗意与想象力。
最后,“醉后诗竿字,萧萧插暮云”两句,以诗人的醉态收尾,既呼应了开头的“客来何处酌”,也暗示了诗人在此美景中忘却尘世烦恼,沉浸于自然之美的状态。诗人在竹林中留下了自己的诗句,这些字迹随着竹竿的摇曳,仿佛插进了傍晚的云层之中,与天际融为一体,寓意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仲言多丽藻,晚水独芙蓉。
梁苑仍秋过,仁祠又夜逢。
回林通暗竹,去雨带寒钟。
愿向空门里,修持比昼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