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山未觉寒将尽,为客方知岁易除。
明年得遂投閒计,土面灰头学运锄。
半生(bàn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的一半时间,比喻经历或经验丰富。
佛陀(fó tuó)的意思: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也可以泛指佛教。
寒将(hán jiā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天气将要来临。
郡斋(jùn zhāi)的意思:郡斋原指官员居住的官署,后来泛指官员的住所。现在常用来形容官员贪污腐败、享乐奢靡的生活方式。
明年(míng nián)的意思:明年指的是下一年,即即将到来的年份。
萍梗(píng gě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不重要,像浮萍一样漂泊无定。
蘧庐(qú lú)的意思:蘧庐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一个人的住所或居所。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或社会地位。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野寺(yě sì)的意思:指没有经过修缮、管理的庙宇或寺院。
野老(yě lǎo)的意思:指智慧、经验丰富的老人。
字债(zì zhài)的意思:指写字的债务,比喻写字的技艺高超,使人佩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官署迁至寺庙后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时光流转和田园生活的感悟。
首联“去腊郡斋今野寺,半生萍梗似蘧庐”中,“去腊”指去年,“郡斋”是官署的别称,“野寺”则是迁居后的寺庙住所,“萍梗”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蘧庐”出自《庄子》,意为简陋的草屋,这里形容诗人半生漂泊如浮萍般无定所,如同住在草屋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生活状态的动荡与简朴。
颔联“住山未觉寒将尽,为客方知岁易除”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在山中居住,寒气似乎还未完全消散,但作为客人,却已感受到一年的光阴匆匆过去。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时间的不可逆转和岁月的飞逝。
颈联“野老索偿文字债,乡僧劝习佛陀书”描绘了诗人与当地老人和僧侣的互动。老人可能在催促诗人完成或支付他所欠下的文字工作,而僧侣则在劝导诗人学习佛教经典。这既体现了诗人与当地社会的联系,也暗示了他在精神层面的追求。
尾联“明年得遂投閒计,土面灰头学运锄”展望了诗人的未来计划。他期待来年能够实现归隐田园的心愿,过上耕作的生活,以土面灰头的形象,象征着回归自然、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对当下处境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百斤大宝谁所铸,有明嘉靖丁未冬。
南山主人篆传古,龟璋镇世弓弨彤。
明祖分藩沈廿一,简王横肇潞国封。
六传允栘当世庙,诸郡争袭王独恭。
张桂焰熄夏严閧,铸铁成错朝匈匈。
淮南炼药跃大冶,河间好事殊三雍。
非鼎非剑六丁煽,和钧关石王府庸。
大盗移舟鱼已烂,辇载俘宝驼行?。
铜人入洛斩蛇失,此物何以逃销镕。
一门好学旌孝义,封殖底事攻金攻。
琼林大盈足殷鉴,况此儿戏岂正供。
作歌聊复论其世,变幻蜃市随云龙。
世间宦游人,譬如陈肴饩。
刍豢日厌尝,溪毛登俎贵。
朝朝伊蒲馔,放箸或一喟。
轩冕咏皋壤,山林志茅汇。
所以邴仲容,千载希风采。
先生善晚研,江湖归彷佛。
何处解脱食,不揽四食味。
一卷山水音,无尽烟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