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源诗十二章·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傅翕的《还源诗十二章》之三,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还源去,欲求般若易”开篇即点明了追求智慧的道路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回归本源。这里的“般若”是佛教术语,意为智慧或觉悟,常用来指对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
“但息是非心,自然成大智。”则进一步阐述了达到智慧的方法——消除内心的纷争与对立,即“是非心”。当一个人的心灵平静下来,不再被外界的评价和自我内心的冲突所左右时,自然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获得大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外在知识的积累,而是内在心灵的觉醒与净化。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引导读者反思内心世界,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以此作为通往智慧之路的起点。它不仅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智慧追求,也蕴含了普遍的人类智慧,即通过内心的净化来达到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与和谐共处。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十五夜雪
幸自封姨不敢嗔,放教月姊伴游人。
不知滕六来何许,忽与天官竞此辰。
莲焰扑残惟种李,金波捲尽只铺银。
玉皇应是怜尧父,不做元宵已四春。
书事·其九
北风卷湖水,万里雪欲狂。
乘势不自止,云开日垂光。
风伯益振厉,行子立欲僵。
青女探其机,变作明日霜。
湖水冻成坼,层冰傲朝阳。
松柏愁悴死,宁云草苍苍。
哀哉羁栖人,破褐无几长。
塞向亦墐户,退怜无地藏。
缅思六月中,誓言望清商。
及今玄冬时,懔懔反莫当。
流金与折胶,事乃旦暮常。
安时辅尔躬,毋为徒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