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龙(bái lóng)的意思:指纯洁无暇、高尚无私的人或事物。
从今(cóng jīn)的意思:从今以后;从现在开始。
丁年(dīng nián)的意思:指人的年龄在十三岁至十八岁之间的青少年阶段。
冻凝(dòng níng)的意思:冻结凝固。
奉使(fèng shǐ)的意思:按照命令或派遣去做某事。
高下(gāo xià)的意思:比较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优劣,判断谁高谁低。
龙堆(lóng duī)的意思:指龙的堆积,形容众多的龙聚集在一起。
牧马(mù mǎ)的意思:指驱使马匹,比喻引导、管理或掌握人群。
青海(qīng hǎi)的意思:指人或物的状态清新、纯洁,没有被外界所污染。
同云(tóng yún)的意思:指同一个云彩,形容人们志趣相投,情投意合。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烟尘(yān chén)的意思:指烟雾和尘土,也比喻战争、纷争等带来的烟尘扰乱的景象。
白龙堆(bái lóng duī)的意思:指人物形貌高大威猛,气势雄伟壮丽。
- 鉴赏
这首诗《边雪》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描绘了边疆地区雪景的壮丽与边塞的寂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独特景色的深刻感受。
首句“烟尘一以灭”,描绘了边疆地区在大雪覆盖后,尘埃尽消,一片洁净的景象。接着,“高下玉为台”一句,将雪后的山川比作镶嵌着玉石的台座,形象地展示了雪景的高洁与美丽。
“牧马来无所”一句,通过牧马的消失,进一步强调了雪后环境的寂静与空旷。而“同云黯不开”则以阴沉的云层象征着边疆的严寒与压抑,与前文的“玉为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与艰苦。
“冻凝青海浪,路失白龙堆”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青海湖的浪花比作被冰冻凝固的蓝色波涛,将沙漠中的沙丘比作失去踪迹的白龙,形象地描绘了边疆地区的寒冷与荒凉。
最后,“奉使丁年客,从今又几回”表达了诗人作为使者多次出使边疆的感慨,既有对边疆生活的艰辛与挑战的反思,也蕴含着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切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疆雪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塞的独特风貌和诗人深沉的情感,是陈恭尹边塞诗作中的佳作之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