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同孙日萱沈肇熙吴大田厉云官小集裁杏馆四章(其二)》中的第二章。诗中以楚灵均(屈原)为典,借以抒发个人情感与对世事的感慨。
首句“座上楚灵均”点明诗人身处宴席,却心怀古人之忧思,如同屈原一般,内心充满忧国忧民之情。“骚歌托美人”则暗示诗人通过吟唱《离骚》等作品来寄托自己的情感,美人在此象征着理想、美好与纯洁。
接下来的“楠篁非故树,湘沅已残春”,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楠竹不再是原来的树木,湘江沅水的春天已经逝去,暗喻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讵谓欢如结,端教恨有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欢聚的短暂与离别的必然之间的矛盾感受。欢聚之时仿佛结成了不解之缘,但最终还是难逃离别的痛苦,暗示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悲哀。
最后,“顾同千日醉,世事总非真”,诗人感叹于人生的虚幻与短暂,如同千日醉酒般,虽然能暂时忘却烦恼,但终究无法改变世事的本质。这句诗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虚幻的深刻洞察和无奈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个人情感、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切感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复杂心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司马大亨赴遂昌宰
蒲璧邦家重,苍山道路深。
剸裁知唾手,拊字勉劳心。
通鉴家传学,迂书坐右箴。
故人情谊重,赠别比南金。
虎岩纪游
月出山越高,云行月益忙。
树影遍空白,疏星避月光。
总非往者见,不从意内量。
聪明此一进,境界因久忘。
深坐庭露淹,山僧促回廊。
鼓钟奏天乐,经行重山堂。
暮楫动朝梵,初日升屋梁。
佛心光见日,林晖洞八方。
细雨霏日中,飞烟青逐黄。
出门绕山径,两道夹修篁。
茗根千百个,却于山隈藏。
径深见奇巘,云与戴云望。
因之曳竹杖,集伴凌高冈。
他年记此际,风花带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