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常侍(cháng shì)的意思:指常常侍奉在皇帝或高官身旁的人。
常年(cháng nián)的意思:指长期、经年累月。
当午(dāng wǔ)的意思:指正午的时候。
风伯(fēng bó)的意思:指风的主宰者,也比喻掌握着权力、能力的人。
激烈(jī liè)的意思:形容情况或行为激烈、剧烈,充满激情和冲突。
可憎(kě zēng)的意思:非常令人讨厌或厌恶的。
南亩(nán mǔ)的意思:指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农作物的田地。
年四(nián sì)的意思:指人年纪轻,缺乏经验或能力。
凭陵(píng líng)的意思:依靠、倚赖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人欲(rén yù)的意思:指人们的欲望非常强烈,不受控制,蔓延四方。
上行(shàng xíng)的意思:向上前进,指事物发展、进步或个人地位提升。
望云(wàng yún)的意思:形容盼望不已,期待心切。
无据(wú jù)的意思:没有根据或证据,缺乏依据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炎蒸(yán zhēng)的意思:形容天气炎热,闷热潮湿。
饮冰(yǐn bīng)的意思:指忍受艰苦、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云心(yún xīn)的意思:指心思、情感、意愿等无定向不定性,变化多端。
自可(zì kě)的意思:自然可以,可以自行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鼎臣所作的《悯旱》。诗中描绘了旱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无奈,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深刻反思。
首句“陌上行人欲饮冰”形象地描绘了在干旱的天气下,行人在路上行走时渴望清凉如饮冰水的心情,表现了干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接着,“常年四月未炎蒸”则强调了这次干旱的异常性,通常四月应该是温暖湿润的季节,但今年却异常炎热干燥。
“热因常侍虽无据,尘类元规自可憎”两句,通过对比常侍(指常年的侍奉者)和元规(指自然规律),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无奈和对干旱原因的思考。常侍虽然没有直接导致干旱,但其存在似乎暗示了某种不和谐;而元规则是自然法则,其不可违背性让人们对干旱的原因感到无可奈何。
“南亩望云心激烈,老巫当午气凭陵”进一步描绘了人们面对干旱的焦虑和绝望。农民们在烈日下期盼着云雨的到来,而老巫在正午时分,面对强烈的阳光,似乎也感到无力回天。这两句通过对比农民的希望与老巫的无助,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无奈。
最后,“故应此旱由风伯,讼汝于天岂不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反思。他认为干旱可能是风神(风伯)的过错,并提出如果向上天申诉,是否能改变现状。这一问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质问,也是对人类命运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干旱现象的描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阅未央遗集有初夏同予入循州访刘乃运兄弟诗末云令威他日归华表定在循州古树边似为予今日谶也因和其韵
忆昔同乘访戴船,几人同病合相怜。
风流云散空予在,雪压尘埋又十年。
诗卷尚留前日月,梦魂难觅旧林泉。
何时华表重归去,唳遍累累古冢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