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传(bù chuán)的意思:不传指不传颂、不传诵,表示不传播、不宣扬。
词人(cí rén)的意思:指善于作词的人,特指擅长写词的文学家或艺术家。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烽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时期烽火四起、战事频繁的景象。
江上(jiāng shàng)的意思:指在江河上,表示在江河之上或靠近江河的地方。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若为(ruò wéi)的意思:如果成为、如果是
上信(shàng xìn)的意思:上报、呈送信件或文件。
戍鼓(shù gǔ)的意思:指在戍守边疆时,夜晚鼓声传达警戒信息。比喻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幽抱(yōu bào)的意思:形容情感深沉,内心郁结,无法释怀。
渔灯(yú dēng)的意思:渔灯是指在夜晚渔夫用来引诱鱼群的灯火。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上当受骗。
越裳(yuè cháng)的意思:指跨越不同国家或地域的衣着,比喻超越时代、地域、身份等界限。
在早(zài zǎo)的意思:在早意为在早晨或早上。表示某事或某人发生或出现得早。
- 鉴赏
此诗描绘了珠江傍晚的景象,寓含深沉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感。首句“雁尽不传江上信”,以雁的消失象征消息的断绝,隐喻着信息的阻隔与情感的孤独。接着,“词人幽抱若为裁”一句,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苦闷比作难以裁剪的愁绪,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渔灯晚杂烽烟起,野柝时闻戍鼓催”两句,通过渔灯与烽烟、野柝与戍鼓的对比,展现了战乱与和平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渔灯代表了平静的生活,而烽烟与戍鼓则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紧张。
“台在早占南武拜,波平终见越裳来”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期待。南武拜与越裳来,分别指古代的两个事件,前者可能暗指对权力的争夺,后者则可能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这两句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
最后,“圭峰万树东风里,谁遣江南庾信哀”一句,以自然景色作为背景,将情感推向高潮。圭峰万树在春风中摇曳,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然而,诗人却在此刻感到了如同庾信般江南的哀愁。庾信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此处诗人借庾信之名,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复杂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时的思考与感慨,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罗职方知秀州
陆云尝誇千里莼,便轻羊酪同埃尘。
君今得郡正千里,已患无羊厌此珍。
乃知南北各所乐,乘舟不如乘马恶。
水边不见秦罗敷,纵有西施肌肉薄。
使君事事未称意,绿水芙蓉定何若。
送陈殿丞知韶州
韶州使君行,请问韶石名。
传闻古帝舜,石上奏九成。
凤皇为之下,朱鸟不复鸣。
旧祠亡玉琯,四序安得平。
至今南方热,腊月裘服轻。
事外共废酒,曲江风物清。
送张著作器宰蕲水
予闻楚山竹,肉好发亦匀。
陇上风雪饱,石根莓苔皴。
搜林剪横吹,龙子愁水滨。
作邑尚简易,岂必蹈昔人。
愿为季长赋,安用瑶与珉。
送朱表臣职方提举运盐
蜃灶煮溟渤,航咸播楚越。
官榷利言盈,盗贩弊相汨。
连艘以转致,搅灰或沉没。
虽使日鞭黥,未易穷奸窟。
朝廷用朱侯,提职欲无阙。
侯因许专画,拜疏陈其说。
曰臣有更张,敢以肝胆竭。
荆湘岭下城,恃远不畏罚。
堂堂事私贾,遮吏遭驱突。
愿使商自通,输金无暴猝。
淮江且循常,约束备本末。
国用必馀资,亭民无滞物。
事下丞相府,论议不可拔。
从之东南苏,拒之财赋遏。
听侯侯往施,所便黔黎活。
五味既和调,万里销狂悖。
汴水桃花时,犀舟顺流发。
过淮逢絮鲚,泊岸采芦蕨。
挂帆趋浪头,应不劳岁月。
《送朱表臣职方提举运盐》【宋·梅尧臣】蜃灶煮溟渤,航咸播楚越。官榷利言盈,盗贩弊相汨。连艘以转致,搅灰或沉没。虽使日鞭黥,未易穷奸窟。朝廷用朱侯,提职欲无阙。侯因许专画,拜疏陈其说。曰臣有更张,敢以肝胆竭。荆湘岭下城,恃远不畏罚。堂堂事私贾,遮吏遭驱突。愿使商自通,输金无暴猝。淮江且循常,约束备本末。国用必馀资,亭民无滞物。事下丞相府,论议不可拔。从之东南苏,拒之财赋遏。听侯侯往施,所便黔黎活。五味既和调,万里销狂悖。汴水桃花时,犀舟顺流发。过淮逢絮鲚,泊岸采芦蕨。挂帆趋浪头,应不劳岁月。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0967c70ab8e6140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