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汉阳》
《汉阳》全文
清 / 张问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揖让群峰势,容予一壑谋。

有身海角,无梦望刀头。

贫贱生事山川壮游

英雄战地,沙树落残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秋(cán qiū)的意思:指秋季接近尾声,天气渐冷,景色逐渐凋零的时候。

海角(hǎi jiǎo)的意思:指海的角落,比喻极远的地方。

贫贱(pín jiàn)的意思:形容贫穷和贱贫的状态。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生事(shēng shì)的意思:指无故引起麻烦、争端或纠纷。

揖让(yī ràng)的意思:指彬彬有礼地敬让他人,表现出尊重和谦虚的态度。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有身(yǒu shēn)的意思:有身指有身份、有地位、有职位。

战地(zhàn dì)的意思:指战争发生的地方,也泛指战斗激烈的地方。

壮游(zhuàng yóu)的意思:指豪迈地游历山川,展开壮丽的旅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汉阳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首联“揖让群峰势,容予一壑谋”,以“揖让”形容群峰的气势,既展现了山峦起伏、雄伟壮观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容予一壑谋”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山水的深深眷恋和思考,仿佛在与自然对话,寻求心灵的慰藉。

颔联“有身从海角,无梦望刀头”,运用对比手法,将“海角”与“刀头”相对比,前者象征着遥远、广阔与自由,后者则代表战争、危险与残酷。这一联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天涯海角,但内心却无时无刻不渴望和平与安宁,远离战争的阴影。

颈联“贫贱悲生事,山川接壮游”,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面对贫贱的境遇,他感到悲哀,但同时又向往壮丽的旅程,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追求,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尾联“英雄留战地,沙树落残秋”,通过“英雄”与“战地”的形象,以及“沙树”与“残秋”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历史沧桑感和时间流逝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过去英雄事迹的追忆,也是对当前和平环境的珍惜,以及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汉阳山水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张问陶

张问陶
朝代:清   字:仲冶   生辰:1764—1814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因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号船山,亦称“老船”。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
猜你喜欢

挽蔡久轩

道学相承祖子孙,诸儒谁得似渊源。
铜川而上谁家世,程氏之门止弟昆。
后世定知尊所学,当时未尽用其言。
四书功用弥天地,惜不推行半鲁论。

(0)

沁园春·碧瓦霜融

碧瓦霜融,绣阁寒轻,春浮寿杯。
羡华年七帙,人生稀有,新阳七日,天意安排。
丹凤门开,黄麾仗立,此际应须召促回。
人道是,却暂时绣斧,索笑盐梅。
吁江假守非才。
犹记得当时传庾台。
算良机再会,抠衣来久,归鞭何速,祝寿方才。
应与邦人,传为佳话,只为先生诞日来。
明年看,是侬方九曲,公已三台。

(0)

吴徐知院题意一堂

几载辛勤有此堂,芝峰直面丽谯傍。
千章山木朝烟合,百尺楼阴夜月凉。
物我本於仁上一,居诸偏向静中长。
衰年烛武知何用,空有忧时两鬓霜。

(0)

风月之楼落成

手揖双峰俯霁虹,近窥乔木欲相雄。
一溪流水一溪月,八面疎棂八面风。
取用自然无尽藏,高寒如在太虚空。
落成恰值三秋半,敢请吹开白兔宫。

(0)

满江红·岳渎储精

岳渎储精,冰壶里、精神可掬。
三万卷、龙蛇落纸,琅杆撑腹。
便合弹冠登要路,如何袖手缄空谷。
又谁知、天独授先生,长生。
鹤易怨,龟多缩。
竹太瘦,梅偏独。
算人间何物,可传心曲。
但愿君如天上月,年年此夜团如玉。
更有人、千里共婵娟,偷香祝时出爱姬。

(0)

西江月·曲折迷春院宇

曲折迷春院宇,参差近水楼台。
吹箫人去燕归来。
空有落梅香在。
花底三更过雨,酒阑一枕惊雷。
明朝飞梦隔天涯。
肠断流莺声碎。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