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雨过高峰,幽斋对碧松。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高峰(gāo fēng)的意思:高峰指的是山峰的顶端,也引申为事物的巅峰或顶点。
涧水(jiàn shuǐ)的意思:指清澈而干净的溪水,也比喻清澈透明的心灵。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僻处(pì chǔ)的意思:僻静的地方,偏远的地方。
小童(xiǎo tóng)的意思:小童指的是年幼的孩子,也可以指年轻的人。
行踪(xíng zōng)的意思:行踪指一个人的活动轨迹或行动动向。
中得(zhōng de)的意思:获得、得到、取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中的宁静与生机。首联“疏雨过高峰,幽斋对碧松”,以疏雨轻拂高耸的山峰,映衬出斋室的幽静,碧绿的松树成为这静谧场景的点缀,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颔联“出山云似马,落涧水如龙”,通过比喻手法,将山间飘逸的云彩比作奔腾的骏马,而从山涧倾泻而下的水流则如同蜿蜒的巨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活力。
颈联“句向静中得,身于僻处慵”,诗人表达了灵感往往在宁静的环境中涌现,而自己则因身处偏僻之地而感到慵懒,似乎在暗示创作与内心状态的关系,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深依恋。
尾联“小童林下至,报有虎行踪”,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林荫道上,一个小童前来报告,说有老虎的足迹。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故事性,也暗示了山林的原始与野性,与前面的宁静形成对比,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山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番阳张君叔振观予以其家双瑞图俾诗之叔振大参忠定公诸孙也惟忠定公政和八年魁天下某先世实隶其榜今某于叔振令子若凤为同年生世科之契也又何辞虽不能诗谨课二首·其一
望月犀角明,涵星蚌胎聚。
斯石卧龙枕,宜有蜿蜒具。
龙头君家旧,有子踵高步。
层云触石出,四海望甘霔。
题钓台
谁云孟氏死,吾道久无传。
我读子陵书,仁义独两言。
仁为本心德,义乃制事权。
怀辅存体用,治乱生死关。
乃知严先生,优到圣贤边。
归来钓清江,夫岂长往人。
汉道终杂霸,文叔徒几沈。
何如对青山,俯仰日油然。
我来一瓣香,敬为先生拈。
陟彼崔嵬冈,想此仁义心。
俨若羊裘翁,缥缈暮云深。
僧灵辩南归
僧如灵辩者,翘枝秀丛林。
浩荡游九州,穷奇发清吟。
巨轴谒明光,朝奏暮拜恩。
䓞袍拂天香,珍重如腰银。
逸足不可羁,归云渺无根。
清明汴口开,一叶东南奔。
故山盘冰溪,百尺数纤鳞。
洗耳外名教,洒然鸥鹭群。
应笑未归客,青衫京洛尘。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