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即已止字,反已乃为己。
古文以同台,女台是为始。
近人雷俊书,乃更伪成似。
不从(bù cóng)的意思:不顺从、不听从、不遵守
大徐(dà xú)的意思:形容人的气概和威严。
多端(duō duā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具备多种才能或多个方面的特点。
二辰(èr chén)的意思:指年幼时的时辰,比喻人年纪轻小。
古籀(gǔ zhòu)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籍的内容古老,有价值,有深度。
古文(gǔ wén)的意思:
◎ 古文 gǔwén
(1) [classical literature]
(2) 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宣王太史 籀箸(今“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或异。—— 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
(3) 指秦以前的文献典籍
(4) [prose in the classical literary style]∶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
(5) [Chinese script before the Qin Dynasty(221-207B.C.)]∶汉朝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近人(jìn rén)的意思:接近人群,与人为善,待人友好。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为止(wéi zhǐ)的意思:表示某种状态、程度或范围已经达到了极限或最高点。
新附(xīn fù)的意思:指新加入的人或事物。
已乃(yǐ nǎi)的意思:已经是如此,已然如此
十二辰(shí èr chén)的意思:十二时辰,指一天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
这首诗探讨了文字学中的古文与今文之争,以及在解读古文献时所面临的复杂性。诗人曹家达在诗中提到“鄦书十二辰”,可能是指对古代文字的研究和解读,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文字(如古文、大徐本等),表达了对文字演变和理解过程的深入思考。
诗中提到的“反已乃为己”、“古文以同台,女台是为始”等句子,暗示了在文字学中对于同一字形在不同文本中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变化,以及如何正确归类和理解这些差异的重要性。诗人还提到了“姒文列新附,大徐荒厥旨”,可能是在批评某些版本或解释的不准确或混乱。
最后,“近人雷俊书,乃更伪成似”一句,可能是对某一现代学者或版本的批评,指出其研究结果可能过于主观或不严谨,导致了对古文献的误读或误解。“不从古籀求,多端谁能理”则强调了回归原始资料(古籀,即古代文字)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原始材料,才能真正理解和解决文字学中的复杂问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文字学领域深刻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以及对正确解读古代文献方法的重视。
望断钧天白玉都,石田茅屋讵应无。
况蒙一字荣褒衮,便觉千峰胜画图。
旧弼诗情高绿野,狂奴心事只风雩。
蒲轮几日符嘉梦,恰有流霞酒一壶。
乐事从兹不易涯,朱门还似野人家。
行看靓艳须携酒,坐对清阴只煮茶。
晓起苍凉承坠露,晚来光景乱蒸霞。
平生结习今馀几,试数毗那襋上花。
夏木已云暗,时禽变新声。
林园草被径,端居有馀清。
端居亦何为,日夕掩柴荆。
静有弦诵乐,而无尘虑并。
良朋肯顾予,尚有夙心倾。
深惭未闻道,折衷非所宁。
眷焉抚流光,中夜叹以惊。
高山徒仰止,远道何由征。
联车涉修坂,览物穷山川。
疏林汎朝景,翠岭含云烟。
祠殿何沈邃,古木郁苍然。
明灵自安宅,牲酒告恭虔。
肸蚃理潜通,神虬亦蜿蜒。
既欣岁事举,重喜景物妍。
解带憩精庐,尊酌且留连。
纵谈遗名迹,烦虑绝拘牵。
迅晷谅难留,归轸忽已骞。
苍苍暮色起,反旆东城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