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行皇帝挽词五首·其二》
《大行皇帝挽词五首·其二》全文
宋 / 许月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享国昭陵似,龙飞四十春。

哀荣甲子,创守又庚申。

刑措成康治,风移尧舜仁。

瑶编再仁祖,万叶如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哀荣(āi róng)的意思:指因忠诚、坚贞而受辱,却因此而受到高度的赞誉和尊敬。

成康(chéng kāng)的意思:指人的品行或身体健康,心境愉快,精神焕发。

风移(fēng yí)的意思:风向改变,指事物发生巨大变化。

甲子(jiǎ zǐ)的意思:甲子是指中国传统的六十甲子纪年法中的一个单位,也表示六十年的周期。在成语中,甲子常用来表示长时间、久远的意思。

龙飞(lóng fēi)的意思:形容龙腾飞翔,意味着勃发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如新(rú xīn)的意思:像新的一样,状态如初。

万叶(wàn yè)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多,无法计数或统计。

享国(xiǎng guó)的意思:指君主享受国家的荣华富贵,也可指人民享受国家的和平繁荣。

刑措(xíng cuò)的意思:刑法和治安措施

瑶编(yáo biān)的意思:瑶编是指用瑶族传统的编织技艺制作的编织品,比喻言辞华丽、文辞华美。

尧舜(yáo shùn)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圣君尧和舜,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仁德兼备。

昭陵(zhāo líng)的意思:指明亡国之事,警示后人。

鉴赏

这段诗歌是宋代诗人许月卿所作,名为《大行皇帝挽词五首(其二)》。从鉴赏角度看,这首诗以深邃的历史感和崇高的道德理念展开,是对已故君主的一种哀悼与颂扬。

“享国昭陵似,龙飞四十春。”这里借用了“享国”、“昭陵”的典故,表达对先帝统治时期长久安定的赞美。同时,“龙飞四十春”则是对君主在位时间的描绘,隐喻其权力和影响力如同腾飞的龙一般。

“哀荣皆甲子,创守又庚申。”这两句诗涉及了历史的循环与王朝更替。古代以十天干(甲至癸)和十二地支(子至亥)组合纪年,这里特指某一历史时刻,用来表达对往昔荣耀的怀念以及现实守护的责任。

“刑措成康治,风移尧舜仁。”“刑措”意指法律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成康治”则是历史上的理想统治时代。诗人将这两者并列,用以赞扬古代圣君的德政和治国之道。而“风移尧舜仁”则更进一步地表达了对远古圣王尧、舜时期的美好风俗及其仁爱为怀的理想。

最后,“瑶编再仁祖,万叶道如新。”这里的“瑶编”指的是《诗经》中的瑶篇,以之比喻仁德的传承。"万叶"则象征着广大无边,"道如新"表达了对古圣先贤道德不息的追求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对历史时期、皇权更替以及理想统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政治理念。诗人以高度的艺术技巧,将哀悼之情与颂扬之辞融为一体,既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也寄寓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

作者介绍

许月卿
朝代:宋

(1216—1285)徽州婺源人,字太空,后改字宋士,号泉田子,人称山屋先生。理宗淳祐四年进士。授濠州司户参军。历本州及临安府学教授,屡疏斥丁大全等奸邪,出干办江西提举常平事。贾似道当政,召试馆职,以言不合罢归,遂闭门著书。宋亡,深居不出。谢枋得甚为推崇。有《先天集》、《百官箴》等。
猜你喜欢

题甘露寺

香门接巨垒,画角间清钟。

北固一何峭,西僧多此逢。

天垂无际海,云白久晴峰。

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

(0)

蓟北门行

长河冻如石,征人夜中戍。

但恐筋力尽,敢惮将军遇。

古来死未歇,白骨碍官路。

岂无一有功,可以高其墓。

亲戚牵衣泣,悲号自相顾。

死者虽无言,那堪生者悟。

不如无手足,得见齿发暮。

乃知七尺躯,却是速死具。

(0)

战城南

千金画阵图,自为弓剑苦。

杀尽田野人,将军犹爱武。

性命换他恩,功成谁作主。

凤皇楼上人,夜夜长歌舞。

(0)

寄舅

中朝轩冕内,久绝宁家亲。

白社同孤立,青云独并伸。

致君期折槛,举职在埋轮。

须信尧庭草,犹能指佞人。

(0)

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

华馆曙沈沈,惟良正在今。

用材兼柱石,闻物象高深。

更得芝兰地,兼营枳棘林。

向风扃戟户,当署近棠阴。

勿改安卑节,聊闲理剧心。

多君有知己,一和郢中吟。

(0)

送李相公昭义平复起彼宣慰员外副行

天井虽收寇未平,所司促战急王程。

晓驰云骑穿花去,夜与星郎带月行。

新咏尽题关外事,故乡因过洛阳城。

时逢寒食游人识,竟说从来有大名。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