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湖十咏·其九北高峰》
《西湖十咏·其九北高峰》全文
明 / 王渐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北高峰顶立㠝岏,两岸青山海门

歌舞留连上月,是谁曾此望中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峰顶(fēng dǐng)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最高点或最高水平。

高峰(gāo fēng)的意思:高峰指的是山峰的顶端,也引申为事物的巅峰或顶点。

歌舞(gē wǔ)的意思:形容欢乐繁盛,喧闹热闹。

海门(hǎi mén)的意思:指出海门,比喻言辞直率,直截了当,毫不隐讳。

两岸(liǎng àn)的意思:指海峡两岸,特指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

留连(liú lián)的意思:停留、驻足不前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上月(shàng yuè)的意思:指上个月,表示时间的过去。

望中(wàng zhōng)的意思:望中指的是远远望见中心,形容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是中心,也可指期望的对象或目标。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北高峰的壮丽景色与西湖的迷人风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的遥想。

首句“北高峰顶立㠝岏”,以“㠝岏”形容北高峰的高耸入云,形象地勾勒出山峰的雄伟姿态。接着,“两岸青山夹海门”一句,通过“两岸青山”与“海门”的对比,不仅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广阔与深邃,也暗示了诗人站在高处,视野开阔,能够俯瞰整个湖面的景象。

“歌舞留连湖上月”描绘了一幅夜晚湖面上灯火辉煌、乐声悠扬的画面,月光洒在湖面上,与岸上的灯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宁静的氛围。这不仅是对当时场景的描绘,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最后一句“是谁曾此望中原”则将思绪从眼前的美景拉回历史,引发对过往岁月的遐想。诗人似乎在问,是哪位古人曾经站在此处,眺望着遥远的中原大地?这一问,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富有哲思的结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作者介绍

王渐逵
朝代:明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猜你喜欢

大风连夜起七首·其一

大风连夜起,格格震筐楼。

吹得凝尘散,缘何不散愁。

(0)

新开寺即事

空谷幽居久,来看山上山。

夕阳风旖旎,芳草路回环。

寺闹教僧俗,事喧搅鸟閒。

亭台谁别墅,欲扣畏当关。

(0)

居青木关关口病臂

避寇巴山里,仍多风鹤猜。

阴氛侵病骨,顽瘴妒诗才。

入室与蚊斗,编篱防豹来。

已荒松菊径,犹梦凤凰台。

(0)

旅菲杂咏二十八首·其六

莲蓬零雨学冲凉,濡体浑如鸡落汤。

可愈头风消热病,休嫌灌顶水淋浪。

(0)

凤吹二十四首·其十二

去鲤来鸿意愈真,红情白话语推陈。

偶因小恙停书札,便尔多心疑鬼神。

风露通宵驰远道,江山绝代速伊人。

秣陵草草还离别,旋悔辛劳苦病身。

(0)

凤吹二十四首·其十

沪海攀留不觉秋,轻装泣别独西游。

朝朝鸟语调莺舌,夜夜风声撼石头。

亦愿蜡灰从此冷,又愁雁帛有时休。

踟蹰进退真无那,始信抽刀难断流。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